编者按:内地版《暗恋桃花源》公演后,引起了褒贬不一的反响。在11月21日本报发表的评论《啼笑之间,皆能抒情》中,史航高度评价该剧、认为其很成功,而今日的评论则提出质疑,失望于原版带来的感觉不再了。
第一次看《暗恋桃花源》,还是在刻录碟十分盛行的年代,看的是林青霞演的电影版。看完懵懵懂懂,只觉得舞台剧的形式十分新鲜,个中内容又悲喜交集三言两语根本说不清。因为电影和书籍等种种形式,《暗恋桃花源》恐怕是赖声川的表演工作坊在内地最为人所知的一出舞台剧。也因此,《暗恋桃花源》在内地的首演是如此让人期待。但可惜的是,在笑声与掌声里落幕的内地版《暗恋桃花源》,却是非常地令我失望。尽管它仍然是一出现场效果很好的悲喜剧,却根本不是我所期待的“暗恋桃花源”。就像“暗恋”里的老导演对那些年轻演员的失望一样,经过了时间与空间的流变,再加上种种人为因素,记忆中的感觉竟然无法在舞台上重现了。
![]() |
但是没有“暗恋”衬托的“桃花源”,也不能成为一出成功的喜剧,何炅和谢娜的表演虽然赢得了那么多的笑声与掌声,但这也掩饰不了它变成一出现场版的“快乐大本营”,台上台下其乐融融,但却韵味尽失。
“暗恋”和“桃花源”两出戏单独成立,单独演出可能各自都只是一出二三流的普通戏剧,赖声川的天才创意将它们拼贴在一起之后互相补充、相互印证,使得《暗恋桃花源》成为二十年经久不衰的经典戏剧。“暗恋”有一种过去难以放下的意味,“桃花源”追逐着美好而朦胧的未来,但是过去和未来又互相交织,难分彼此。就像“桃花源”里的武陵和桃花源也并不是简单地指向现实和梦想、此地和彼处,失落和希望交缠在“暗恋”和“桃花源”之间,人生至美至纯的情感在“暗恋”的悲伤和“桃花源”的荒诞间游走。这些在扎实的戏剧情节之下的复杂意味原本应该在此起彼伏的笑声之后,传递到观众的心里,但在那些浅层次的搞笑之后,所有意味都飘散了。
李立群、顾宝明、丁乃筝版的“桃花源”原本是一出讽刺人性的喜剧,桃花源虚无缥缈的美好和不断重复的现实原本是充满了讽刺和警世意味的。我不敢相信赖声川是否真的认为这还是他排演了二十年的《暗恋桃花源》?台下的观众也许大部分是首次观看《暗恋桃花源》的,精彩的剧本和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实验性的两剧合一仍然赢得了他们的笑声和赞赏,但是如果笑过之后真的就像看一出闹剧、看一部好莱坞大片一样过去了,这真是《暗恋桃花源》内地首次公演应该达到的效果吗?
如果可能的话,希望有一天能在北京的舞台上看到金士杰、李立群他们演绎的《暗恋桃花源》,那原汁原味的乡愁与失落恐怕才会让人笑过之后又无意识地落下泪来。(表江)来源: 新京报
责编:郭翠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