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于丹用通俗包装的经典,你买账吗?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1月30日 14:27 来源:

    恶搞善搞要区别对待

    □小斌 30岁 公司职员

    都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这种说法不重过程只在结果,放在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上是不合适的。对于经典,眼下出现了很多恶搞版本,比如说网络上流行一时的《欢乐三国志》,为很多白领追捧,蔡康永、侯文似是而非的评书,我看更像是搞笑的对口相声。虽然也很通俗,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起到普及经典的作用,但我还是对其持保留态度。

    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经典,《品三国》已经够胆大的了,他把经典名著不仅变成了通俗小说,而且还抓住机会着实发挥了一把,为奸人正名,给英雄揭短,颠覆了我们对三国人物固有的认识。相对于正经八百的经典,我姑且也把《品三国》、《揭秘红楼梦》、《论语心得》等等也列入“搞一族”,不过那是一种善意的搞,是一种也成一家之言对人有启发的一种搞。这种给经典换上通俗包装的“善搞”我觉得是有益的。

    恶搞版,就像是很多低级导演没了题材就去拍历史剧一样,不管把历史拍得千疮百孔,只要有市场就行。由蔡先生和侯先生开口讲的三国评书,一开口就让人浑身不舒服,台湾腔的普通话尚且不挑它,里面还夹杂有明显的错别字,不仅“皇位”、“王位”不分,还把“抽搐”念成“抽XU”,把“笏板”念成“WU板”,这不是教坏小朋友吗?这种恶搞,是一种纯粹的娱乐,上升到文化层次就是抬高它了。

    善搞和恶搞都是一种包装手法,怎样的包装有怎样的效果,还需要我们有自己的判断。

2/6页
精彩专辑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
多哈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