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2月13日 09:43 来源:
如果这会儿《麻花》和《茶馆》在海淀剧院和人艺剧场同时上演,我八成会不假思索地去捧前者的场。理由很纯粹,大年根底下的,有责任让自己的情绪放纵一点。在这一点上,《麻花》价格便宜,量又足。
《麻花》拧了四年,头牌小生由何炅到林依轮,再到周晓鸥,直至满江。四代歌手的感情传承,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为公众烙下了一个印迹―――“麻花”是可以拿来唱、拿来舞、拿来搞笑、拿来肆无忌惮的。需要试探的无非是观众视听和心理上的承受底线,只要没被演绎成春晚上的音乐剧,一切就都好商量,都有补救的余地。
说到能歌善舞,满江和汤加丽都是行家里手,作为男女主角,此二人在首演中的表现不可谓不卖力。以至于在整剧临近尾声时,歌手满江的声带已经像老式留声机一样跳针,舞者汤加丽的“朝天登”会脚下抹油般站立不稳,但台上最风光的却是后舍男生这小哥俩。
从互联网上走回到现实舞台,后舍男生赖以成名的肢体语言得到了更宽尺度的展示。至少,他们俩不必再像以往那样坐在电脑显示器里,仅仅是用上半身表演,而是可以随性地走出道具的框框,先是在《越人歌》里低沉清冷一把,随后又在《本草纲目》中高歌《辣妹子》。当“后舍男生”遇上了《麻花》,好似江湖中的两大搞笑流派被整编到了一起,前者为后者带来的是媒体间的炒作元素和舞台上的闪光点,后者为前者的日后发展提供了更积极、更有建设性的创意。这真是一次讨好的混合双打。
在《麻花2006》的门票上,赫然印着“中国首部彩铃舞台剧”的字样,这似乎也可以被看作是该剧对自己真实身份的一种重新澄清。《麻花》既是一部走进大剧场的话剧,但又不像是一部单纯意义上的话剧―――剧情缺失跌宕,舞美造型缺失华丽,演员缺失演技……只有将一年来的家长里短和茶余饭后的谈资加以梳理,在笑料中浸泡之后,再一一展示给众人,从而换取此起彼伏的满场笑声。这有点像赖声川的《千禧年,我们说相声》,所不同的是,场景更丰富,角色更庞杂,剧情也更无厘头。(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