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百家讲坛]我读经典(3):独特的启蒙(钱文忠)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1日 14:09 来源:CCTV.com

进入[百家讲坛]>>

主讲人简介:

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季羡林先生关门弟子,中国仅有的几位专业研究梵文、巴利文的学者之一。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文化学系,主修印度学,副修伊朗学、藏学。著作:《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译作《唐代密宗》、《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

 

 

 

内容简介:

钱文忠教授出身于江苏无锡的读书世家,按照家庭传统,应该在四五岁时就开始启蒙,背诵四书五经。但钱文忠却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历史年期。家庭的动荡,社会的变迁,使少年钱文忠感到许多困惑。在一次被父亲责骂之后,他意外地发现了一本残破的古籍,从此,一个少年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这是一本什么书?为什么会让一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它又是怎样影响了钱文忠的一生?三十年过去了,钱文忠教授为什么还每天晚上抄写其中的内容?

钱文忠教授出生在1966年,生活在烟雨江南一个中等的城市里面,他的家族是一个早已衰落的无锡读书世家。经典进入他生命的时间是相当晚的,起码不会像在传统的读书世家那样,在四五岁就开蒙,就去背诵那些古籍、经典。而且经典进入他生命的途径和方式是非常独特的。

    那是在1976年,他刚刚10岁,被父亲批评过后就躲到房间里,房子很杂乱,堆满了各种各样东西,那么在这个房间里,经常是会有些奇遇的,在这一天的下午,他就发现了一本书,一本很残破的线装书――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一个10岁的小学生,在完全没有古汉语基础的情况下,是怎么读懂一本残破的古藉的呢?而这种阅读,又给一个少年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钱文忠教授对这件事会记忆犹新?

《大学》和《中庸》正是四书五经之首的两部经典,它们使少年钱文忠接触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钱文忠教授对于的《大学》和《中庸》这两部经典,又有着什么新的理解呢?钱文忠教授为什么至今还每天晚上抄写其中的内容呢?这些道理,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对我们这些现代人,还能有所启迪吗?在现代社会中,也有人对经典产生了误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来理解经典中的话呢?

钱文忠教授相信,我们去阅读这些经典的时候,我们同时也是在领受经典的慷慨赐予,这也意味着,我们同时在度过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经典人生。

责编:徐峰

1/1页
精彩专辑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