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速览]1978年的初春,冷清的敦煌莫高窟里突然来了一群人,著名的敦煌学者常书鸿,段文杰拿着钥匙,亲自带着他们参观洞窟,讲解壁画,他们神情专注,一个洞窟都没拉下……这是一群什么人?他们来干什么?为什么连常书鸿和段文杰这样的大师都对他们如此看重? |
1978年的初春,冷清的敦煌莫高窟里突然来了一群人,著名的敦煌学者常书鸿,段文杰拿着钥匙,亲自带着他们参观洞窟,讲解壁画,他们神情专注,一个洞窟都没拉下……这是一群什么人?他们来干什么?为什么连常书鸿和段文杰这样的大师都对他们如此看重?
这群人后来根据敦煌壁画创作出了一部空前绝后的舞剧?《丝路花雨》,被业界称为复活了中国的艺术瑰宝――敦煌壁画。他们是来自甘肃省歌舞团,《丝路花雨》的成功从理论上印证了革命导师恩格斯说过的一句话:在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在思想文化方面也可以演奏“第一小提琴”,与恩格斯这句话非常巧合的是这部舞剧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舞姿――“反弹琵琶”。
这么伟大的一部舞剧是怎么诞生呢?这还得从30年前谈起……
1976年打倒“四人帮”以后,全国的文艺界都解放了,艺术家们被压抑了十几年的创作热情被释放出来,新创作的小说,话剧,舞剧层出不穷,当时最著名的有话剧《于无声处》,舞剧《骄阳颂》等。这时远在中国西部甘肃兰州的甘肃省歌舞团也不甘落后,也曾想去学习移植歌颂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的舞剧《骄阳颂》,就在歌舞团派出的人去东北学习的前一天,时任甘肃省省委书记宋平的妻子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程舜瑶到歌舞团的领导说:“全国28个省都演杨开慧,过去文化大革命就搞八个样板戏,现在我们不能都演同一个题材,艺术贵在创新,敦煌在我们甘肃,那里面让人向往的东西太多了,太美了,我们能不能传作一部反应敦煌的舞剧呀?”
(敦煌112窟 经变中的伎乐菩萨)
(1980年丝路花雨剧照)
中国敦煌学的元老常书鸿听到甘肃歌舞团要搞敦煌舞剧后非常高兴,给编导们上了好几堂关于敦煌历史的课,因为年事已高,常书鸿先生把具体指引创作者们的工作交给了他的同事段文杰,史维湘等人。
那时的敦煌石窟也没有任何额外的保护措施,很多洞窟是不上锁的,也不收门票,来了人可以随便看。段文杰天天拿着一大串钥匙,每天早上一个个地挨着叫这群特殊的学生起床,一个洞窟一个洞窟地给他们讲解……
甘肃歌舞团的编创人员在各方面的专家和领导的督促和帮助下,几经周折,创作演出了舞剧《丝路花雨》,这部舞剧后来被称作中国舞剧史上的里程碑,成为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进入世界三大剧场之首的意大利丝卡拉大剧院演出的文艺团体,当年风靡了整个欧洲,法国的观众为了看一眼美丽的舞姿竟然把剧场的大门给挤破了……
30年后的今天,当年那些《丝路花雨》编创人员都已离开了歌舞团,我们这次重新访问了他们,为大家讲述这部著名的舞剧诞生背后的故事。
(付春英)
(贺燕云)
责编: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