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通信世界:八关键词解析联通两网专营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6日 16:20 来源:




  关键词:C网赢利
  中国联通在2007年初提出G、C两网专营方案,其后公布的2006财报表明,C网在历经5年打拼之后终获赢利,税前利润为10.6亿人民币,在联通总税前利润88.9亿元人民币中已经占据近12%的份额。
  两网专营措施的出台再次表明,联通一直没有停止调和两网运营矛盾的努力。而近期C网赢利能力的初显,也为联通今后更灵活、主动地处理这个问题提供了保证。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认为,联通C网的赢利,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经过前期网络建设的积累,C网的规模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联通C网始建于2001年5月,并于2002年1月正式建成开通。随后,中国联通立即开始展开了二、三期工程建设,其间又成功地将C网由IS95版本升级至CDMA 1X,经过5年的建设,投入约700~800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在广度覆盖和深度覆盖上,已经初步达到当初设定的与竞争对手“旗鼓相当”的精品网络目标。
  截至今年4月底,中国联通C网总用户数达到3820.7万,陈金桥认为,以该用户数量推断,目前联通C网的总容量应该接近大致约在6000万户至8000万户之间,从国际惯例看,联通C网已经完成了移动电话网络的大规模网络投资过程。用户数量和网络规模的扩大,也让联通C网结束了高成本时代,这也构成了联通C网赢利的积极因素。
  另外,此前联通一直致力于运营成本的控制,在手机定制、集采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在营销方面如对手机入网补贴等成本控制也十分明显。2006年联通大规模集中采购使定制手机降价幅度超过40%。曾经有消息表明,仅仅在2005年,随着手机补贴成本的控制,一个季度就为联通减少支出4亿多元人民币。而手机价格的大幅下降在减少联通手机营销成本的同时,也更利于吸收用户进入C网。据统计,截止2006年底,C网用户年增长率达到11.5%。
  陈金桥表示,过去一段时期,中国联通在降低C网运营成本、管理成本、渠道成本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在用户价值的深度挖掘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这些都有效推动了联通C网的赢利。
  有不愿具名的专家则表示,有效的成本控制是联通C网实现赢利的关键之一,但是联通在C网业务压缩上所做的工作也不可忽视,最直接的参照就是在2006年C网业务较2005年减少了9.7%。另外,根据联通2006年各个季度的税前毛利率数据分布来看,联通在财务管理和内控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
  两网专营措施的出台,对C网今后的赢利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有专家认为,该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两网“互搏”的矛盾,因此,在联通内部C网相对弱势的地位不会得到改观。但是有联通人士表示,C、G专营的决定是希望通过对两个团队的考核加强两网营销意识,推进两网协调发展,同时也会给C网业务的市场拓展提供充分的支撑。银河证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王国平也认为,在两网专营的情况下,将更有利于C网的持续赢利。“在一套人马营销两个网络业务的情况下,受考核机制的限制,相关人员针对两网的营销总会有所侧重,专营措施出台之前,联通G网营销是当然的重点,这也是C网业务和用户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王国平表示。
  根据2007年前4个月联通GSM和CDMA手机销量及用户增长的相关统计数据,CDMA手机的市场规模的增长率已经超过全国GSM手机市场规模的增长率。有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联通推行G、C双网专营已经初见成效,联通C网也正在逐渐摆脱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局面。
  关键词:G网升级
  在高调进行了C网三期精品工程之后,紧接着的就是G网持续长达两年的升级、扩容,加之今年年初出台的G、C两网专营战略,这些都让中国联通的运营棋局显得愈发微妙。
  按照联通人惯常的说法,G网代表着“现在”,C网则代表“未来”。但是通过一段时期以来的种种迹象表明,联通的两网天平似乎正在向“现在时”的G网倾斜。
  联通G网升级始于2005年下半年,在该年度,联通重点将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四城市的GSM网络升级至GPRS。时间进入到2006年,联通更是投入180亿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网络的GPRS升级改造。其中,中国联通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在2006年底还推出了GPRS的进一步升级版本EGPRS数据业务,包括彩信、短距离通信(NFC)、手机邮件(push mail)、影音V 卡(Vcard)和WAP浏览等。
  而联通2007年的网络建设规划表明,G网的建设规模和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其财报显示,G网业务资本开支将上升为136亿元,基础网络资本开支约为39亿元,信息化等支撑系统和机房建设等其他项目的资本开支约为75亿元。今年5月,中国联通方面宣布已经在全国70个城市开通GPRS网络。同时,按照联通的计划,在2007年6月18日之前,在全国30个省(区市)、129个城市完成G网向GPRS网络的升级,2007年底之前,实现中国联通所有GSM网络的升级。
  联通高层透露,在今年下半年,还将致力于实现G网各个本地网的互通漫游,保证G网用户在全国都能使用WAP上网、彩信、JAVA业务。据了解,目前联通G网的“彩信”业务已实现与联通C网、中国移动G网间的互通。
  联通G网的大规模升级,同时随着联通两网专营策略的展开,业内关于“联通在为分拆做准备”的说法再度兴起。但是也有权威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此前一段时期内中国联通的G网“欠账”过多,网络几乎处于满负荷的运营状态,其G网用户无法使用GPRS数据业务,导致其离网率居高不下,因此,对该网络的升级也属于满足正常的市场需求范畴之内。
  另外,相比于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向EDGE升级的GPRS网络,联通的GSM网络存在一定的技术劣势,所以联通也急需将GSM升级到GPRS。中国移动在去年集采GSM主设备全系列产品之后,今年对GSM网络建设的投资总额达到了350多亿元。摆在联通目前更为严峻的事实是,在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即已投入超过百亿资金用于全面升级全国主要城市及地级市的EDGE网络。而从2006年开始,中国移动扩容的网络设备已经全部要求支持EDGE。
  数据显示,联通G网在2007年前4个月累计增加了442万用户,至此联通G网总用户数达到1.1亿户,但是与中国移动的3亿多用户数相比还相去甚远。
  因此,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随着中国移动对GSM网络的扩容、升级,用户数的快速增长,都给予联通极大的竞争压力。面向未来的3G运营,对移动用户的跑马圈地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如果联通还固守“慢热”的C网而忽视G网建设,在进入3G运营后,联通将面临用户资源枯竭的危险。所以, G网的扩容、升级已关乎到了联通今后的发展大计,不得不行,也势在必行。
  关键词终端集采
  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中国联通的用户总量已经达到1.501亿,其中GSM网络用户总到1.1144亿,CDMA用户总量3866万。
  7月3日,主管中国联通终端集采、销售的联通华盛总经理于英涛明确表示,今年下半年,联通在CDMA终端集采方面将会有“令人震惊的表现”。目前,中国联通CDMA用户数量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Verizon Wireless,其CDMA网络规模则排名第一。
  中国联通正在进行战略转型,推行G、C两网专营,有利于3G发展的CDMA逐渐成为中国联通的战略重心。近年来,中国联通一直通过终端集采的方式努力完成CDMA在高、中、低端客户群的布局。最近,中国联通更明确将“双网双待机”确定为发展CDMA高端用户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出击方向,
  今年年初,联通曾经放出200万部CDMA手机采购大单,国产CDMA终端厂商“老大”――中兴拿到40%的份额,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何士友对此评论说:“联通华盛集采已完成高中低端CDMA手机的整体覆盖。不出意外的话,联通集采模式将在2007年继续狂飙。”
  2005年8月1日,联通成立负责终端运作的子公司――联通华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联通华盛成立两年来,联通不仅通过指向性很强的终端集采扭转了CDMA业务的不利局面,实现转亏为赢,而且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销售渠道。
  业内人士介绍,2005年是联通华盛终端集采的探索年,2006年是联通华盛终端集采施展拳脚的一年,2007年终端集采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
  2004年7月,联通推出“世界风”双模手机,刚刚上市就有人做出“CDMA/GSM双模手机将在18个月内淡出市场”的预测,事实恰恰相反,经过联通华盛的努力,“世界风”已经成为联通争夺高端用户的有力武器。截至去年年底,联通双模手机(包括双网双待机)销量超过100万台,销售额超过35亿元。
  联通华盛公司成立后,联通不再经营手机,所有手机都归华盛公司销售和经营。联通华盛的定位则是根据市场需要,通过规范化市场化运作手段,对不同档次的终端产品进行有选择的集中采购,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定制部分特殊终端。
  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联通共定制、上市CDMA终端超百款,比2005年增加20%,销售超过800万部。2006年是联通CDMA手机销量最多的一年,集采模式功不可没。
  专家指出,早在2G时代,运营商向终端厂商定制手机就在海外开始盛行,如今,定制模式已经成为全球主流运营商进行差异化竞争和吸引新用户的营销手段。日本主流的手机厂商如松下、京瓷、索尼等手机产品绝大多数都是根据DoCoMo的要求来定制生产。
  联通华盛的集采模式不仅降低了联通的采购成本,而且降低了联通用户的入网门槛。截止目前为止,已经有三星、LG、宇龙、UT斯达康、大显、中兴通讯、海信、中电通信和康佳9家手机厂商参与联通的集采,随着3G临近,必将有更多的国外和本土厂商通过定制向消费者提供终端产品。
  关键词之股票涨停
  本刊记者 李正豪
  7月9日,中国联通(600050)公告称,李建国辞任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联通红筹公司)执行董事职务。近日来,国内几大运营商管理层换防不断,分析人士对此浮想联翩,他们认为,这是3G牌照发放之前政府启动电信重组的信号。受此影响,境内外知名投行和券商纷纷调高对中国联通的股票评级,中国联通在股市的表现也更加稳健。
  7月9日, HSBC Equity Research(汇丰)将中国联通(0762.HK)评级从中性上调至增持,还将中国联通的目标价从12.30港元上调至18.40港元。汇丰称,对中国联通看涨,是因为CDMA在中国是可行的2G-3G技术,该业务正在复苏之中,且中国联通不会被拆分。
  目前,中国联通在资本市场的良好表现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这让中国联通在G、C两网专营的战略调整上游刃有余;另一方面,中国联通可以在两网专营基础上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研发适销对路的电信业务。
  据了解,在CDMA方面,联通根据本土用户的消费习惯已经独创出CDMA机卡分离技术;在GSM和CDMA两网协调发展方面,中国联通又开创性地开展GSM 1X技术试验,成功开发出“G、C移动双模系统”;此外,中国联通还和高通、SUN以及众多SP/CP合作,开发出丰富多彩、深受用户喜爱的无线数据业务。
  证券界人士分析说:“资本市场的认可、完善的治理结构、先进的管理加上技术和业务创新,大大增强了中国联通G、C两网的市场竞争力。”
  1999年,初装费和入网费被取消,中国联通已经不可能依靠政策得到足够的发展资金。在有关部门支持下,中国联通确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市融资、再造发展基础的改革思路。
  第一步,彻底清理“中中外”项目,明晰产权关系。1999年至2000年1年多时间里,联通通过610次艰苦谈判,取得项目资产的全部权益,并按政策偿还境外投资者146亿元。
  第二步,对资产进行战略性重组,调整股东结构。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方案,先后完成国信寻呼成建制划入、增加国家资本金、原有股东增资等,公司资本金增加到158.8亿元,国家股占79.18%。中国联通从此成为国家有效控股的大型股份制电信运营企业。
  第三步,在海外上市,规范公司治理,实现公司治理结构与国际接轨。2000年6月,中国联通按照“整体上市,分步实施”原则,首先在香港、纽约两地成功上市,筹集资金56.5亿美元,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并进入全球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史前10名。
  第四步,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扩大股权和融资基础。 2002年10月9日,中国联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融资115亿元,成为第一个进入A股市场的基础电信运营商。
  第五步,通过两次注资,实现公司核心业务的“整体上市”。
  第六步,在国内A股市场配售,配股总数为15亿股,募集资金约45亿元,成为A股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配股项目。
  关键词之人才选拔
  本刊记者 李正豪
  为适应G、C两网专营,贯彻分管领导分开原则,今年2月8日,一张“公开招聘报名表”悄然挂上联通网站首页――联通面向全国公开招聘15省分公司副总经理。
  业内评论说,G、C专营带来了联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公开招聘。
  联通的公开招聘得到中组部、国资委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不仅对招聘方案提出修改意见,还对工作开展进行指导,他们希望摈弃国有大型企业领导的直接任命制,通过联通的招聘探索出一条将市场化招聘手段和国有企业党管干部原则有机结合的新型人才之路。
  本次招聘的最大特点是建立拟聘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先定标准再招人。为此,联通专门成立招聘办公室,引入国际咨询团队,组建包括国内外专家在内的招聘团队。
  专家团队围绕经营副总的职责进行澄清,根据岗位要求分析和总结应聘者应该具备的条件及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测评工具。据介绍,测评工具在设计上主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展开,“硬件”主要包括任职资格、学历、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等,“软件”主要关注能力素质,专家组对应聘者应该具有的每一项素质都进行了定义和分级。
  2月28日报名截止,联通共收到531份报名材料。3月6日,材料审核直接涮掉40%报名人员。满足应聘条件的共有313人,最后288人参加面试,其中240人来自联通。
  在资格审查过程中,招聘团队主要考查应聘者的过往绩效和工作情况,评估应聘者过去的行为、经验和能力,预测应试者未来是否能够胜任拟聘岗位的工作;初试主要采用行为面试和开放式问题面试,就应聘者基本素质、工作经验和过往绩效等方面设置相应的行为问题和情境案例进行重点考察。
  3月17日第一轮面试开始,到3月24日第二轮面试时,入围者只剩下99人,其中联通员工89人,10人来自其他运营商,没有运营商营销经验的应聘者均落败而回。
  为了保证对联通系统之外应聘者的公平,面试题目并不局限于联通自身或者移动运营商的问题。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招聘不仅给予主考官否定权,超过三分之二的考官的决定对主考官也有否定权。
  两轮面试之后,33名竞聘者走到了包括常小兵、尚冰在内16名联通高管组成的考官团面前。题目看上去很简单:一份财务报表,用户数、APRU值、现金流、利润率……纸上罗列着100多个数字。应试者的任务是,通过30分钟的阅读,从这些数字里面找出G、C两网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用企业现有实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4月14日,联通对14名候选省级副总进行民主测评和内部公示。4月23日,14位副总正式到任职公司熟悉工作。5月31日,联通召开系统内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董事长常小兵宣布招聘活动结束,新产生的14位省级副总的任命文件已经下达。
  通过本次招聘,联通不仅找到了适合联通G、C两网专业经营所需要的市场营销高级管理人才,还在应试者中发现了大量后备人才。同时,本次招聘也让国有大型企业产生了一种新的人才成长激励机制,这不仅有助于联通G、C两网专营快速推进,还将为联通后续改革和其他运营商提供借鉴。
  关键词:结构调整
  伴随着2007年初两网专营措施的出台,中国联通再一次进行了内部结构调整。这也是继2006年初进行组织结构调整之后,联通针对两网运营难题的最新探索。
  2006年1月,联通将原市场营销部进行调整,拆分为综合市场部和营销部,两者分工合作。此后,联通还进一步改造了组织流程,试图以此重新打造品牌系统,并在市场宣传中淡化G、C双网的差别。有分析人士认为,通过这一努力,中国联通基本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前后台式的组织架构。同时,这也是联通向西方电信公司市场模式看齐的表现。但是,此架构依然保留了“一套人马营销两张网络业务”的经营状态。
  2007年初,两网专营新政对此架构再施手术,进而使联通从组织架构上彻底界定了G、C两网在营销上的区隔。据了解,通过本次调整,联通总部和省级分公司在综合市场部、营销部的基础上,组建C网经营部和G网经营部,并重新组建精简高效的综合市场部;地市级分公司在市场营销部的基础上组建C网经营部和G网经营部;县级分公司分设C、G两网经营岗位。同时,公司会对相关岗位人员实行专业考核。联通方面认为,本次调整是对2006年组织机构调整的一次必要的补充和优化。
  据了解,两网专营的组织架构在2007年初已经在一些省份的分公司试运行,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本次结构调整,联通对相关岗位管理人员进行了公开招聘。目前,招聘工作已经结束。在业内看来,外引型人才的加入也将给联通的两网业务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但是,针对联通的此番布局,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看不懂!“惟一的解释就是为拆分重组做好准备”。在该人士看来,所谓是为了“使两网的发展战略明晰”的说法并没有说服力。即便不进行公司的结构调整,G、C网络运营同样可以做到协调发展,联通北京分公司的成功经验也表明了这一点。早在2005年下半年,联通北京分公司的C网与G网用户数之比是1:2.4,但是二者利润之比却做到了1:1.02。另外,该人士认为,如此调整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网运营的矛盾,甚至还会进一步激化两网之间的竞争。在实施专业考核的情形下,两个独立营销团队之间的沟通协调成本肯定是有增无减。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则认为,联通结合两网专营进行的组织结构调整,更主要的是在于增强自身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而经营管理层的招聘流动也有利于联通摒除原有的惯性思维,同时也能够对公司内控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据了解,在已经完成结构调整、管理人员已经到位的市场区域,一些新的市场营销“动作”已经出现。同时,今年上半年联通C网运营状况已经得到一定的改观。今年4月份联通新增用户数为162.3万户,GSM新增用户114万,CDMA新增用户数为48.3万,后者增长数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在联通看来,市场反馈的信息也是对这一结构调整措施的正面支持,这些无疑都会让联通对此次的结构调整抱有更大的信心和更高的期望。
  关键词:拆分重组
  实习记者:毛琳娟
  从2004年开始至今,“电信重组”就成为业内的热点话题,而同时拥有GSM、CDMA两张网络的中国联通,一直处于这场“重组风暴”的中心。今年初,联通开始实施G、C两网前端分开经营,这一作法似乎又为拆分传言添加了“注脚”,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联通有可能被拆分的猜测。
  对此,中国联通对外的公开说法称,决定对G、C两网实行前端分开的专业化经营,是为了适应发展模式转型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联通将通过此举强化两网经营工作,充分发挥差异化优势,实现两网的更快更好发展。
  今年4月末,中国联通发布的一季度业绩报告中显示,联通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9.61亿元,同比上升41.3%。其中CDMA移动通信业务服务收入达到了65.2亿元。从上面的数字不难看出,联通也在用业绩证明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G、C两张网络的协调发展。
  近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高层出现的一些人事变动又使得重组话题再度升温,同时也有专家分析认为,本次四大运营商高管互换,虽然涉及到三位运营商高管,都是副总级别,也是资深人士,但是他们分管的主要是党群、纪检工作,并不分管技术和业务,他们的职务变动,对于这些运营商的业务发展不会产生根本影响。
  对于目前关于拆分联通重组电信业的说法,一些专家也认为此举不可行,并指出拆分联通在实际操作上将面临很多困难。
  首先, G网和C网在物理层上很难分开。北京邮电大学曾剑秋教授明确指出,他曾经对运营商进行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于联通基础电信设施如基站或者机房,G网和C网在物理层上已经很难拆分,如二者共用一个电表、操作规程等等。从联通中拆分出一个网络的成本支出,对接手的运营商来说还不如新建一个网络,至于拆分出去网络如何与中国联通竞争,则更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其次,如果强行拆分联通,将会动摇市场经济公信力。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曾经指出,从公信成本来看,联通作为上市公司,若不按市场规律运作,将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再次,现在通信行业的市场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拆分重组所面临的环境也与以前有所不同。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交流中心主任陈育平表示,之前被称为“南北分治”的拆分重组虽然是政府行为,但那是在运营商没有从计划经济进入到市场经济、还没有上市的情况下进行的。如今中国联通等四大运营商都已经上市,如果要进行拆分重组,先由上市公司之间进行过利益平衡,再行决定不失为一种合适的选择。
  同时,北京邮电大学刘克选教授也指出,联通拆分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当今最流行的拆分重组的观点所涉及的运营商都在国内或海外上市,如果要拆分的话,就必须要考虑到市场规则,并且要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联通两个网络的交易价值怎么确定,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刘克选表示。

责编:闫冬

1/1页
精彩专辑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