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2周年 老兵追忆峥嵘岁月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5日 16: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提示

    他们是一群年逾古稀的老人

    他们的身上至今还有战争留下来的印迹

    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保家卫国的满腔赤诚

    他们是共和国的卫士,人民的功臣

    又是一年“8?15”,走近抗日老兵,听他们讲述历史,追忆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1937年“卢沟桥事变”引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难当头,无数中华儿女火速加入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队伍中,抛头颅、洒热血,不惜以生命谱写乐章。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时隔62年后的今天,抗日英雄们再一次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尽管他们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尽管他们听力下降口齿不清,尽管他们记忆力已大不如以前,但从他们只言片语的描述中,记者仍能感受到“老战士”们的沸腾热血。

    王明义:

    我亲手缴获了敌人三八式步枪

    1924年5月出生于山西省安邑县的王明义,17岁在闻喜县斧头镇参加了八路军游击队晋南支队,成了一名游击队员。不久,聪明好学的他被支队长赵川送到了晋南分区教导队学习文化和军事。游击队当时缺少枪弹,主要负责破坏日军铁路、打埋伏和搞袭击。

    1942年5月,敌人扫荡晋南准备抢粮。当地老百姓编了一个顺口溜:“五月端阳日军抢粮”。游击队为了阻止日军抢粮食,让担任班长的王明义带着8名战士插到日军战区斧头镇,袭击日军的碉堡,目的是用“一点两面”的战术,活捉哨兵,把去抢粮的鬼子引回来。

    当晚,乘着夜色的掩护,王明义和战友们冒着小雨,一路泥泞卧伏前进,掩藏在碉堡不远处,忍受着蚊虫叮咬,一动不动观察敌人动静。半夜时分,他看到哨兵放松了警戒开始打盹,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他率战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在外面站岗的3名哨兵生擒回了游击队,还缴获了几把三八式步枪。日伪军知道游击队善于打夜战,不敢贸然出碉堡追击,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凯旋而归。这次偷袭成功,不仅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摸清了敌人的作战计划,还使王明义在游击队名声大震。

    如今,83岁的王明义双腿上还留着被日本鬼子刺刀刺伤的痕迹,头顶上被炮弹擦伤不长头发的伤疤,被重机枪连中三弹、打断了四根肋骨、子弹从肺部穿胸而过,由于当时条件有限一直没接上的肋骨。九死一生的王明义1983年从眉山收容遣送站离休,一生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西南、西北、华北、中南、西藏的战斗,获人民功臣奖章。

  刘守阵:

    继承父亲遗志参军抗敌

    1993年从东坡区科协离休的刘守阵,是陕西省神木县人,烈士后代。父亲曾任八路军警备第六团副团长,东渡黄河时在岚县对日军作战中光荣牺牲。为了继承父亲遗志,把小鬼子赶出去,1944年,年仅11岁的他在老家参加了革命,分在晋绥军区政治部纺织合作社。

    1945年,部队把他送到了干部子弟学校,一边学文化知识一边搞文艺宣传演出。学习完后,部队把他分在卫生队当卫生员,可他不干,坚决要求扛枪上前线打鬼子,“父亲和表哥都死在日本人的枪下,我对日本鬼子怀着深仇大恨啊,我要上前线亲自杀敌,为他们报仇。”刘守阵激动地说。由于年龄太小没能如愿,后来到冀南分区文工团当了一名文艺兵。

    当时演出的节目大多都是揭露日本兵烧、杀、抢和动员老百姓参军打鬼子的,他把演出舞台当作了“战场”,手中的道具枪当作真枪,演得高亢投入,胸中仿佛有一团火在熊熊燃烧。每一句台词,都化作了一枚枚射向敌人胸膛的“子弹”。每演一场下来,他整个人都快虚脱了,国仇家恨,让他心中充满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赵贵:

    没有扛过枪的抗日战士

    “13岁就当上了部队卫生员,冒着枪林弹雨上前线救护伤员……”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西北、华北、西南战斗,获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的赵贵是河北省蔚县人,1983年从东坡区人大离休。83岁的他笑着告诉记者,“一生参加过的战役不少,就是没扛过枪、负过伤。”作为第二梯队的卫生员,赵贵为没能亲手杀敌感到遗憾。

    1938年夏天,在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对日伪军的战斗中,他在一线负责受伤战士的简单包扎,再转移到离前线不远位于山腰隐蔽处的卫生所。赵贵回忆,当时敌人的飞机在天上飞,地上敌人的子弹嗖嗖地从耳边擦过,尽管知道子弹不长眼,可此时的他已顾不了自己的安危了,只考虑如何尽快为伤员止血,为他们争取一线生机。

    战斗中,战士的外伤最多,当时缺少绷带、夹板,他将自己的被子撕成布条做绷带,用树枝当做夹板。有的战士胸部被炸开了口,血流一地,有的缺胳膊少腿,肠子暴露在外面……看着战士们血肉模糊的身躯,当时年仅14岁的赵贵没有害怕和退缩,勇敢地进行包扎。

    在战斗前沿最危险的地方抢救伤员,许多卫生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想起当年战友熟悉的面庞,赵贵不禁泪流满面。

责编:徐颖

1/1页
精彩专辑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