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嫦娥”的标签:印在月球轨道上的“中国创造”

 

CCTV.com  2007年11月09日 08:56  来源:CCTV.com  
专题:中国脚步:从地球到月球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参观门票11日发售预售券
天文学家称“嫦娥一号”有望主动撞击月球
探月知识竞赛火热进行中 网友激情祝福嫦娥
"嫦娥一号"测控系统动员会:探月准备就绪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进入绕月轨道,创下中国航天器史上多个第一的纪录:第一个进入月球轨道的航天器,第一次在飞行中实现至少8次变轨的航天器,第一次使用紫外敏感器进行姿态确定的航天器,第一次实现远程测控通信的航天器……众所周知,绕月探测工程是继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工程之后,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而这第三个里程碑的高高竖起,标志着我国凭"中国创造"的实力成为了世界上成功探月的国家之一。

    嫦娥一号卫星从立项至今,实现了"一年半转正样卫星研制,三年实现首飞"的目标,也实现了航天人的16字承诺:"成功发射,精确变轨,绕月飞行,有效探测。"

    其实,这16字承诺是沉甸甸的,因为这个目标里浓缩了"中国创造"的意义,参与嫦娥一号卫星研制的所有科研人员为此付出了很多很多,502所仅是他们中的一个缩影。嫦娥一号卫星从"一年半转正样,三年实现首飞"的计划中,502所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制导、导航与控制和推进两个分系统的初样、正样阶段研制任务,他们利用技术优势和成熟与创新技术两个集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协作,在短期内取得紫外敏感器、定向天线双轴驱动装置和星敏感器等设备良好的攻关实效。同时从分系统到单机研制、从软件到硬件、从产品研制到试验流程等各方面,充分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实践过程。比如:定向天线双轴驱动装置顺利攻关得益于对帆板驱动装置成熟技术的继承,高精度加速度计采用高精度表头与陀螺信号处理成熟电路集成。在外人看来,这个所的人爱"较真",太严肃,发现问题一定要搞个"水落石出"。但正是得益于一代代航天人对型号质量的严谨态度和作风的传承,才有了卫星研制和发射的一次次完美结果。

    如今,"严慎细实"成了航天人的座右铬。今年6月,当记者到这个所采访时从他们口中听到了一个内行熟悉外行陌生的字眼--"残余风险"。卫星副总师黄江川一脸认真地说:卫星平台是以"东方红三号"为"骨架"的,但也是一颗新造的卫星,有许多新的技术难题要攻克,我们该想的都想了,想到的工作也都做了,但没有想到的或者说是经过专家评审论证了再出问题的就属于是"残余风险"了。

    令科研人员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去年10月在通县召开的一次嫦娥一号卫星研制飞行保障会上,时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现任国防科工委主任的张庆伟和五院院长袁家军等领导与20多名主任设计师以上的人员面对面"交心","考官"出题,"学生"回答,会场气氛严肃而紧张。尽管"长三甲"和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是一对合作默契的"老搭档",但嫦娥一号卫星决不是一颗通信等意义上的卫星,而是一颗全新的探月卫星,有许多技术难关要突破。能否成功进入月球轨道,能否在飞行中成功实现8次以上变轨,能否让紫外敏感器准确进行姿态确定,能否实现远程测控通信等等,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在20多名主任设计师以上人员的破解下,得到了"考官"们的点头。但大家对"残余风险"一直还是心有余悸。这次面对面的"交心",领导们总结出了"艰难险重"四个字,其实在"简单"的话语里,无不寄托着航天人对圆满完成这次任务的情感。

    在卫星发射试验队几乎都有同感,越临近发射心里压力越大,干过其它卫星型号的科研人员几乎是异口同声:"这回比搞别的卫星型号都难熬。"他们的"心里话"的确如此。因为在卫星发射后,按程序要完成一个个规定动作,比如要有多次变轨,要从调向轨道,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再进入月球捕获轨道、最后进行环月轨道,要进行天线对准地球、太阳帆板对准太阳、紫外敏感器对准月亮的"三体定向",还要从月球向地球进行通讯,等等一系列的规定动作哪怕有一个展现的不完美,都可能影响到最后的成功。所以对发射试验队来说,等待一个个动作完美展现的时间,成为了一种承受心理压力的历练。作为卫星副总师的黄江川感同深受地说:三年多时间即劳心又劳力。但回头看,走过的路程还是让人感到无比欣慰的。

    绕月探测是我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不再是探月的"旁观者",月球轨道留下了"中国创造"的印迹。1969年7月21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作为"阿波罗11号"指令长、又是那次踏上月球表面第一人的阿姆斯特朗留下了惊世之语:对个人来说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之后,人类探索月球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中国航天报社记者 宋丽芳

责编:何伟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