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杂谈:“嫦娥”引出的两个话题

 

CCTV.com  2007年12月20日 09: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内容速览]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后,有两个问题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讨论。只有当“自主创新”成为这个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的时候,我们才有机会赢得主动,才可能不断创造出新的奇迹。
专题:“嫦娥一号”探月行动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后,有两个问题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讨论。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短短三年多时间我们就实现了中华民族久远的奔月梦想?

  第二个问题:我们的卫星都能到达月球轨道,为什么我们就造不出先进水平的汽车,就不能拥有国产大型客机,为什么许多抢手的产品都是国外品牌?

  先说第一个问题。“三年多”是嫦娥工程经历的时间跨度,算法似乎也很简单,从2004年初“嫦娥工程”正式立项到2007年10月“嫦娥一号”胜利升空,怎么算也不会超过4年。

  难道探月的门槛并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高?早知道这么顺利就可以实现,为什么我们要拖到三年前才启动探月?许多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中国首次探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分利用了我们航天事业50多年的实践所取得的一切成果,并在这个基础上前进和发展。”科学家喜欢算工程的总账。

  事实上,正是我国航天事业几十年的深厚积累为“嫦娥”打造了一条平坦的奔月之路:嫦娥一号卫星的运载工具“长三甲”火箭,早在嫦娥工程立项之前就屡建战功,而且是“发发成功”;“嫦娥”卫星采用的是“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而这种卫星经过长期的发展,其技术已日臻成熟;经过几十年的改进和创新,发射场系统和航天测控网也日趋完善;科学应用系统更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跟踪研究。可以说,正是航天事业半个多世纪以来致力自力更生,着力自主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走,为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打牢根基,我们才牢牢掌握了航天发展的主动权,中国启动首次探月也才水到渠成,并能在立项三年后就迎来了今天的圆满成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一句古训,更是嫦娥工程带给我们的一个深刻启示。

  再说第二个问题。“凡是能从国外买来的东西,我们自己都没搞好;凡是外国封锁的,我们都能把它搞出来。”有人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虽有些偏激,却有很多生动的例证:因为只能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壮举,我们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我们让嫦娥奔月从梦想变成现实,我们创造了许多举国欢腾、举世瞩目的创新成果,书写着一个个闪光的历史;而完全寄希望于引进技术和国际合作,我们许多民族品牌在市场大潮中消退,一些民族工业在困境中徘徊,许多领域还要受制于人,曾经有过的辉煌历史只能引发人们的感慨。首次探月的成功给出的另外一个启示是:“只有把发展的基点放在自主创新上,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切实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今天,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能掩盖我国科学技术的差距,而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并不完全在其经济总量,而是越来越集中在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上。

  一个善于领跑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只有当“自主创新”成为这个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的时候,我们才有机会赢得主动,才可能不断创造出新的奇迹。

相关新闻:

四代航天人齐迎14个“嫦娥宝宝”
“嫦娥”或将探测银河系其它行星
嫦娥使命 绕月坚持和平原则开展国际合作(图)
数管系统:嫦娥一号有效载荷背后的明星
[访谈实录]欧阳自远走进清华园畅谈“中国探月工程”
万众一心铺就嫦娥飞天路 记嫦娥的社会大协作
嫦娥使命 绕月坚持和平原则开展国际合作(图)

责编:王震宇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