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人造皮肤”目前还不是创可贴

 

CCTV.com  2007年12月26日 11:08  来源:《科学时报》  

  

  据《华商报》12月18日报道,日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发布了一项重要科研成果,宣布我国组织工程第一个产业化产品――人造皮肤正式问世,2008年初就可以批量生产,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届时,患者只需购买一块“人造皮肤”,像创可贴一样贴在创面,就能够刺激人体皮肤再生长,半年后就会完全被人体自身皮肤替代,变成“真皮”。

  “人造皮肤”目前还不是创可贴

  11月1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DFA)颁发了我国第一个组织工程皮肤产品的注册证书,标志着我国组织工程产品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这一成果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组织工程产品的国家。“人造皮肤”的问世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人造皮肤”究竟有怎样的疗效,是否会像部分媒体所报道的那样,像创可贴一样随贴随用呢?

  与正常人皮肤极为相似

  “人造皮肤”即医学上所称的“组织工程皮肤”(又称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替代物),它是利用组织工程学、细胞生物学、材料学等学科的研究原理和方法,将种子细胞,如自体或异体的表皮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与适当的支架材料如胶原、脱细胞真皮等相结合,构建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功能和生物活性的皮肤替代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修复、维护和改善损伤皮肤的组织功能和形态。

  组织工程是继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之后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其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建立由细胞和生物支架材料构成的三维空间复合体,其最大优点是通过体外构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工产品,对病损组织进行形态、结构和功能重建,并达到永久性替代。

  长期以来,对于严重的皮肤缺损,通常采用自体、异体或异种皮片移植修复治疗。但这些治疗手段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会对供体造成新的创伤,供皮区疤痕增生或难以自愈;另一方面是可供用于移植的皮片来源有限,并且存在感染和排异等不良反应的可能,有时难以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与传统的治疗手段相比,“人造皮肤”的最大优势在于是由活细胞和支架材料体外构建而成,移植后能有效封闭皮肤创面,分泌对创面愈合有作用的细胞因子,因而可明显加快皮肤创面的愈合速度,减轻患者疼痛反应和创面的疤痕挛缩,并且不会形成新的创伤。由于“人造皮肤”可以像其他商品一样在生产车间里规模生产,可供移植的数量、质量及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1997年3月,世界上第一个组织工程产品――“组织工程皮肤”由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它是由新生儿的包皮细胞与胶原支架材料复合培育而成,与正常人的皮肤极为相似,移植到患者皮肤缺损处,较好修复了皮肤创面;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治疗措施的不足,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距正常皮肤仍有较大差距

  “人造皮肤”的确显示了其不同于传统治疗手段的优越性,但是,是否“人造皮肤”能解决皮肤缺损后的种种问题呢?目前的研究进展还难以做到。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复杂的组织结构并且含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附属器官,发挥着重要的屏障保护、调节体温、生发等生理作用。客观地讲,目前上市的组织工程皮肤产品还只是起到及时覆盖皮肤缺损创面、减少创面收缩、减少瘢痕增生和加速创面愈合的救治目的。虽然在治疗烧伤和慢性溃疡等疾病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多数还只是暂时的皮肤组织替代物。“人造皮肤”目前所具有的外形、韧性和机械性能等明显低于天然正常皮肤,没有正常皮肤的毛囊、血管、汗腺以及黑色素细胞等成分,更重要的是,“人造皮肤”的屏障、免疫、物质交换及能量交换等功能仍距正常皮肤有较大差距。

  “人造皮肤”目前还不能解决所有的临床皮肤缺损问题,由于存在移植失败等风险,“人造皮肤”的使用有着严格的适应症限制。我国国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同样也对近日上市的“人造皮肤”(商品名:安体肤)的临床适应症进行了严格限定。

  通俗而言,“人造皮肤”目前只用于“救命”,它可以封闭创面,隔离细菌,方便伤口的愈合,但目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研发出带有人体毛囊、汗腺及色素的真正皮肤,无法适用于面部及外露皮肤创面的救治,更不能满足那些欲借此美容的患者需求,而且,如果一旦发生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仍需尽快进行植皮修复。现在“人造皮肤”必须要在具备较高要求的生产环境中制备,要在具备相当资质的医生指导下,按正规和严格的操作流程使用,而决不是像有的媒体所称的,可以在家里像使用创可贴一样方便应用。我们对“人造皮肤”应有客观和准确的定位、评价,不能过于乐观甚至人为地进行概念炒作。

  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人造皮肤”的研发是一个多学科、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细胞生物学、工程学、材料学等学科以及质控、检验、生产等部门的通力协作。

  目前,“人造皮肤”可分为自体或异体培养的表皮替代物、真皮替代物及含表皮和真皮双层结构的皮肤替代物。

  美国在组织工程皮肤的研发上处于领先水平,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已经批准了6种组织工程皮肤产品上市,如Apligraf、Dermagraft、OrCell等,还有多种产品处于临床试验之中。

  由于组织工程产品含有活细胞,相关产品在生产、运输、保存、使用等环节上还存在许多技术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生产和使用成本也居高不下,使得组织工程产品的发展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目前“人造皮肤”产品的市场还很小,全球组织工程皮肤的市场在2000万美元左右,一些大的组织工程皮肤生产商Organogenesis Inc和Advanced Tissue Sciences等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我国人口众多,每年烧伤与溃疡患者达到1500万人,其中需要进行皮肤移植的病例在350万人,皮肤需求量在4亿平方厘米以上。虽然我国对“人造皮肤”的研究比西方发达国家起步稍晚,但由于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扶持,进展很快,一些成果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已经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如果进一步加强对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并有效控制生产和使用成本,“人造皮肤”的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不过,尽管“人造皮肤”还存在种种不足,但毋庸置疑,它代表了今后皮肤缺损治疗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未来“人造皮肤”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在解决了种子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和转归等相关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与正常人体皮肤结构和功能相近的组织工程皮肤。这种皮肤不仅能够有效封闭皮肤创面缺损,加速创面愈合,还具有正常皮肤的附属器官,具有正常的色泽,能分泌汗液和生长毛发,而且可以促进皮肤移植后的快速血管化,提高移植成功率等,并且能真正像创可贴一样使用简便、安全。但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以及企业界的共同努力。

责编:常颖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