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讲人简介:
梁小民,经济学硕士,1994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研究;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商学院。现任国务院特邀监查员,国家价格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委、北京市社科基金评委,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当代西方经济学教学与研究,译有《经济学原理》(曼昆著)、《经济学》(迈克尔?帕金著)等专著、译著教科书50余种,著有《经济学是什么》、《小民读书》、《小民谈市场》、《小民说话》、《我说》、《我谈》、《我看》、《黑板上的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纵横谈》、《宏观经济学纵横谈》、《书生议事》等。
内容简介:
拥有丰富盐铁资源和处于政治、军事要冲位置的山西,历来就有经商的传统。明清两代,随着戍边的需要和经济的发展,山西商人被历史性地推到了商业发展的前台,最终创造了长达五百年的商业传奇。到清代,晋商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商帮,经营范围包括盐、铁、茶叶、丝绸、粮油、木材、杂货等等,五花八门,经营地域遍布大江南北,远至俄罗斯、蒙古等地。而在清代道光年间,票号的横空出世更是将晋商推向了最辉煌的顶点。
经历一百多年的发展,全国一共拥有的五十一家票号,其中有四十三家由晋商开办,而票号的英文也被翻译为shangxi bank,西方人还将票号称做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票号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而晋商的贡献还不只如此,它还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股份制的商业企业,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可以说,晋商能够走向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培养和吸引了一大批具有商业头脑和知识储备的人才。可是,晋商又是如何吸引人才的呢?票号里那些几近苛刻的制度,为什么没有把员工吓跑,却成全了山西人口口相传的“有儿开商店,强过做知县”的民间谚语呢?
据统计,清代知县一年的全部收入是1045两银子,只和晋商一般票号的一名三厘身股的小伙计大体相当,难怪山西人不读书,不做官,偏偏一心一意地要做买卖了。可以说,晋商创造的激励机制确实成就了晋商。但是,激励机制固然重要,却不是万能的。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怎样才能让激励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晋商的成功到底还有什么秘诀呢?
尽管晋商有着辉煌的历史,但是随着1914年日升昌票号的倒闭,标志着晋商左右中国金融界一个世纪的历史结束了,晋商也从一个庞大的商业王朝一步步走向最终的没落。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摧毁了山西商人苦心经营百年的金融帝国?中国最富有、最显赫的商帮从此一蹶不振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梁小民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破解晋商成败之谜,敬请关注。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责编: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