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零零二年的一天,广东省河源市城南的一间简陋小屋里搬进了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没有人知道她是谁,也没有人知道她从什么地方来。平日里,女人深居在小屋很少出门,就连偶尔出去买菜,也表现出对周围人异乎寻常的警惕。在这间低矮破旧的屋子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男人的身影出现,让这户人家越发显得神秘,那么他们究竟是些什么人?又为何要到这个陌生的地方过着躲躲藏藏的生活呢?
曹启雄:“当时我们去想生一个(男孩儿),(政策)很严格的,我们就出去了,(接)你出去了肯定要问的,老婆不出门,她不出门,(接)你不出去看不见你的嘛,也不是很多人认识我老婆。”
原来两人是一对夫妇,男的叫曹启雄,女的叫朱小芳,原住在几十里外的白岭头村。已经育有两个女儿的他们连做梦都想要一个儿子,于是,他们悄悄地搬离了原住地,躲到了相对偏远的城南。曹启雄打算通过打工赚回些钱,再生一个男孩。可是现实没有像他们计划的那样,仅靠他一人的工资,一家人生活得很是拮据,就在这时又一个难题出现了。
朱小芳:“最难的一个就是,小孩读书了,要读书要一千八,一千四,我都没这么多,都人家借给我的。”
由于户口不在本地,读小学的大女儿每学期要交1400元的借读费,这对曹启雄一家来说是笔不小的数字,于是他决定去外地打工试试运气。
曹启雄:“这里没什么事做,赚钱也没有那边那么多,我们就有个想法过去那边去做。还有别的想法就是想生个小孩,想生个男孩。”
丈夫去外地后,家里只剩阿芳和两个年幼的孩子,这让她时常会想起远在白岭头的家。其实在白岭头村也有人惦记着他们一家,因为就在这一年,河源市源城区出台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实施办法》,办法规定凡只生育一女孩以及纯生二女的农村居民,自落实节育措施之日起,每人每月发给生活补助50元,直至与省奖扶政策接轨,于是源城区计生局的干部们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阿芳,可他们们几次登门都是大门紧锁。
白岭头村计生专干 古丽曼:“他小孩出生的第三个月以后就没在家,我都去了很多次他都不在家”
就在计生干部四处打听他们一家下落的时候,城南的阿芳家里又发生了一件让她措手不及的事情,她的小女儿突然病了,第二天一早他赶忙奔赴医院。
朱小芳:“发高烧,拉肚子那些了,当时拉水了,拉的是那个水。我就带他去看了,我
老公也不在家,老公也不在这里,反正都很痛苦,看看人家这么好,自己的不好,心好痛。”
挂号,听诊,输液一趟下来又花去了将近800多元,此时的阿芳坐在候诊大厅里,看着医院里带孩子来看病的别人一家是那么的美满,阿芳想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那个幸福的家,思考了许久之后,她做出了一个决定。
朱小芳:“打针、住院,又花了几百块,当时我肯定着急了,我一个人,好麻烦,这一
点我觉得我都不想生了,我自己跑回来了。”
其实想家的何止是朱小芳一个人,只身在外打工的曹启雄也时常惦记家里的妻子和孩子,孤身在外的艰辛和对家里妻儿的思念让他也萌生了回去的想法。
曹启雄:“惦记家里的小孩,(这里)也赚不了钱,就想着回家做,在家起码有时候住自
己的房”
2004年,历尽漂泊夫妇俩带着孩子回到了白岭头的家,想重新开始生活,可是从头开
始又谈何容易,就在这时,源城区白岭头村的计生干部们获悉了他们回来的消息,立即找到了他们。
白岭头村计生专干 古丽曼:“04年7月底,他就回来了,回来以后我们就马上8月份的时候就过去做工作了,(接)因为我们04年就开始有一个计划生育节育奖。”
计生干部告诉他们,源城区出台了计划生育家庭奖扶政策,像他家这样的纯二女户,现在每人每月就能得到50元钱的奖励金,而且老了之后还可以继续领取广东省发放的奖励补助,了解到这些情况,阿芳没有了后顾之忧,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朱小芳:“那个主任,来过我这里,来过几次,他说有那些什么什么奖,要鼓励一下这样说,我想这样也好,我就不生了。”
“这个优待证是政府发给你们的,还有给你们办的存折”计生干部就给阿芳送来了计生优待证和存折,并为他们一家人上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考虑到朱小芳家的经济状况,源城区计生局想尽办法为她解决困难,帮助她找到了一份工作,安排她的两个孩子上学并免除了一切费用。如今,她的两个女儿在同一所小学读书,老公就在附近的工地工作,一家四口每天都能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安居乐业。
二十年前的一天,家住阳东县北惯镇的林带芹放学后显得满怀心事,闷闷不乐。
林带芹:“那个时候人家会说嘛,那时候人会说,说我是被捡过来的。”
林带芹不能相信对自己这么好的爸爸妈妈居然不是她的亲生父母,她拿着全家福看了一遍又一遍,怎么也不肯相信这是真的,思前想后,她决定找妈妈问个究竟。
林带芹:“我就问他,人家说怎么我不是你生的”
母亲许兰芳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这个秘密已经在她心底埋藏了16年,她真想就这么一直隐瞒下去,因为她怕失去这份宝贵的母女之情,然而眼前面对女儿的疑问,她又该如何回答呢
许兰芳:“她问我她是不是我亲生的,我说不是,我不能生孩子,我就抱你回来,但是我把一直把你当我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对待。”
许兰芳惴惴不安地把实情告诉给女儿,可万万没想到女儿的回答完全出乎了她的意料。
许兰芳:“她说我会养你的,你不用愁。你头痛我会用药油把揉一下,你有病了我就带我去医院,我听了(都会)流泪”
女儿的话让许兰芳打消了心中的顾虑,就这样一家三口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转眼间女儿已经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可对自己的终身大事好像没有一点打算,这下可愁坏了许兰芳夫妇俩。
林带芹:“我爸爸只生我一个女儿,他要我嫁出去(的话),这个家就没有了”
原来女儿迟迟不嫁是因她不愿抛下年事已高的父母,她打算找一个能够理解自己的人和她共同支撑起这个家,这时一个叫林伍连的小伙子闯入了她的生活,他们由相知到相爱,很快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这时林带芹提出要林伍连入赘到他们家,热恋之中的林伍连很爽快地答应了她的请求,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可是不久后,林伍连就听到了村里人的议论。
林伍连:“人家说上门女婿比人家看低一点的,表情没有什么光荣。觉得很没面子。”
为了帮助女婿分担生活压力,岳父岳母每天都拖着年迈的身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晚上还要做好饭等他们回来,这让从小没有父亲的林伍莲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不再去理会那些风言风语,一心赚钱养家。这样简单而和睦的生活一直持续到2003年,就在这一年,许兰芳突然得了一种奇怪的病。
许兰芳:“这只腿膝盖肿大,发寒的菜不敢吃,一吃腿就疼。”
岳母到底得了什么病呢,林伍莲非常地着急,带着她奔走了大大小小的医院,最终确诊
为风湿性关节炎。此时的林带芹为了照顾老人已经很少出去工作,养活一家五口的担子就全
落在林伍连一人的肩上。
林伍连:“因为我们家的收入很少,一年收入最多靠我的工资,那时候我老婆也没工作接只有我自己到外面打工,自己到外面打工最多一年也是赚了几千块钱,一年看病又花掉几千块钱,那时候是很差的。”
老人要治病,孩子要上学,家里人还要生活,林伍莲没白没黑的干活,过度的劳累加上巨大的精神压力,他感到胃部时常隐隐作痛。
林伍连:“看了几个医生,看不好,钱又花了很多,一天药就50多块钱,吃一些土药……。”
看着丈夫受着病痛的折磨,林带芹心真的很痛,她明白丈夫身上的担子太重了, 她不敢想象万一丈夫的身体真出了问题,这个家该怎么办。
林带芹:“担心,因为一家人是靠他生活的。”
就在这一年,广东省开始实行奖扶办法,依照政策,许兰芳夫妇符合受助条件,她和老伴每月能领取200元的奖励金,这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许兰芳:“我不知道今天有这么好的,党要关怀我,政府也关怀我,独生子女又有钱救济,有奖励金。有着两百块钱自己身边有事可以有钱救急,生病也有钱看病买药吃了。”
看到许兰芳一家每月都可以领取到奖励金,村民们也很是羡慕。
村民:“羡慕,非常羡慕,我四个孩子一个月也就给我200块钱。”
村民:“他们几十岁了,还有奖励金发,生活好多了。”
因为父母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林带芹夫妻俩能够放心地出去打工了,女婿林伍连的
压力也减轻了许多,身体也渐渐好了起来。如今许兰芳夫妇已经领取奖励金3年多了,女儿
女婿依旧对他们很孝顺,外孙女学习成绩很好,小外孙也活泼可爱,一家三代和谐美满地享
受着地天伦之乐。
根据全国奖扶政策的规定,没生育过的家庭是不在奖扶范围内的,那许兰芳家为什么能得到奖金呢?这是由广东独特的省情决定的,由于自身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多,经济比较发达,所以广东省自筹资金,扩大了奖扶的范围,对领养子女的家庭也实施了奖励。
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张枫:“03年我们广东在全国率先实行了部分农村
家庭的计划生育政策,当时国家抓十个市做试点,广东是全面推行,国家奖励的是两种人,广东奖励三种人,国家对计划生户是奖励50块钱,我们是每人奖励80块钱。”
依据广东省的政策,在农村,男性满60周岁女性满55周岁,只生育含收养抱养一个子女、纯生育二女以及婚后未育的三类农村居民每人每月均可领取至少80元的奖励金。广东省的创新还不止于此在东莞,凡是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都可享受到养老保险,在韶关,对计生家庭的子女在升学考试中予以分数上的照顾,在河源,安排实行计划生育的老人免费入住敬老院,以解决他们老有所养的后顾之忧。
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张枫:“我们实行计划生育优惠政策以来,计划生育比以前好做多了。举三个方面的例子:第一,我们的恶性案例这几年几乎没有了,恶性案件没有了。第二,信访量大幅度减少。第三,计划生育率提高的很快。现在我们正在做一个国家计生委的课题,就是在全省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就是要落实国策的家庭不吃亏,要让他们尽快富起来。”
以人为本,切实为广大群众服务已经成为广东省计生委的宗旨,现在奖励扶助制度早已在广东省全面铺开,随着利益导向机制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计划生育家庭享受到了切实的关爱,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制度,是着眼于鼓励农民实行计划生育,更有效控制农村人口过快增长的重要举措。
责编: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