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我在重庆巫溪县的一个村庄里,与当地人口计划生育局的牟局长进到一户刚刚从山里移居的人家。女主人刚刚30岁,不识字。她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没有上学。问她为什么不让孩子去上学,她茫然地摇摇头,说不知道上学有什么用途。
我问她如果政府给她一笔无息贷款,她打算做什么。她说地里的粮食不够吃,打算买化肥。
我们劝她搞些养殖项目,才能有收益。牟局长摆开柴草给她一笔笔的算帐,诸如养十只小猪能够赚多少钱、养50只小鸡能够赚多少钱,她听得也很认真,但是最后我问她究竟打算做什么,她想了想,依然固执地说,还是买化肥。
对于一些不具备基本文化知识的贫困母亲,她们的脱贫致富实际上更为艰难。一个连一本养殖知识小册子都读不懂的人,即使有再好的项目也难推行。
我看着女人身后的小女孩,真是感到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苦。她的母亲也许就这样了,那么孩子的命运会怎样呢。临离开那里的时候,我对那位母亲说,赶紧送你的女儿去上学。
那一刻,我甚至觉得让这个小女孩去上学,比让她的母亲致富更重要。
还说我那个拍照片的同事,有一次,我们俩同去深山里采访贫困母亲。那哥们的父亲早逝,他家里的哥们姐们是靠他娘拉扯大的,其中的艰辛苦涩可以想象。他见了那些比他娘还苦的母亲们,劈哩啪拉地掉眼泪,把镜头弄得蒙上了一片水雾。我也是苦孩子出身,我也哭,那种场合谁不难过谁就是孙子。我觉得那位拍照片的同事那一时刻挺性情的,我想假如日后他能锤炼出一份真性情,距离摄影大师的境界也就指日可待了。但是后来那位哥们的某些行径却让我生出许多的疑惑,当他回到城市里,有许多次我都发现,他在饭馆里对那些当服务员的女孩们呼来唤去,一丝也见不到他眼睛里曾经有过的怜悯。可是就在那些女孩子中间,有许多人都是出身于贫苦家庭的,她们也背负着生活沉重的压力。假使她们得不到起码的尊重,有一天成为母亲之后,传导给孩子的将是怎样的生活经验呢?
从某种意义上将,如果爱就不必“挑肥拣瘦”;只要到到达搏爱的境界,才是一种真性情。
生活是不可以割裂的。假如一个男人只愿意以“儿子”的身份去爱“母亲”,而不知道爱妻子和女儿,不知道尊重其他年龄或身份的女性,那这样的爱是值得怀疑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更加弱小的女孩,我们都不能给予基本的呵护与尊重,那他也许就不知道如何才是对于“母亲”真正的尊敬。
爱母亲,就从“关爱女孩”开始。就如我们常讲的那样:关心今天的女孩就是关心明天的母亲,就是关心未来。
如果我们希望日后出现无数优秀的母亲,那今天就要塑造无数的优秀女孩。
(王广涛)
责编:人口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