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溱潼会船现场 |
CCTV10《百科探秘》播出时间:2007年1月8日晚19:59
遗产项目:溱潼会船
调查时间:2006年4月
调查地点:江苏省姜堰市
主要人物:当地村民
水上清明节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清明节是个极其重要的日子,但却不是个充满欢乐的节日。但是在江苏省姜堰市,过清明节却是锣鼓喧天、万人聚集。这种形式据说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当地人叫做溱潼会船。为什么江苏省姜堰市会有这种方式的清明节?我们《中国记忆》摄制组来到姜堰市,寻访这与众不同的清明节。
无声的比赛
会船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个是做引人注目的华丽的贡船,还有一个就是篙子船队参加比赛。我们来到了两个村庄采访,一个是宫伦村,一个是西野村。
宫伦村是当地历年清明节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村子;西野村是因为工业化在当地最为富有的村子。
宫伦村在当地有名还源于他们村的篙子队,虽然没有什么正式比赛,但每年清明节会船上自发的竞技中他们总是头名。从去年开始政府就组织正式的比赛了,所以他们决定在今年的比赛中一定要再拿个头名。西野村因为这两年建立了钢厂,所以家家生活富裕,什么事也都想争在前头。
两个村又开始每年一次的无声比赛。到底谁会在会船中胜出呢?
快乐的祭祀
清明节的当天凌晨,我们跟随宫伦村的村民们出发了。一路上我们看到村里已经被精心装饰起来。来之前我们曾经从资料上看到,当地人祭祀是要在清明节当天蒸糯米,这一晚就象过年一样通宵不眠,但眼前的景象却和描述大相径庭,在村民家里我们看到了他准备好的汽饭团,虽然他告诉我们因为时代变化等客观原因,过清明节的很多程序只能省略,但我们还是有些失望,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描述中的清明节。
回到村口,我们发现村民已经三三两两的聚集了,每个人的罐中都带着一块蒸熟的米,没多久我们才在灯光下发现,村口就是一个小码头,祭祀是要乘船去了。但有一点让我们不解,为什么有人穿着戏服一样的盛装呢?难道还要唱戏?
伴随着低沉的锣声,天渐渐亮了。我们看到了石桥外有一处长满柳树的水垛,村民说那就是祭祀的目的地。清明是祭祀先祖的日子,但村民的服饰和脸上的笑容却丝毫没有肃穆和悲伤。他们从墓地最老的柳树上折枝,这样春天的好运就开始了。
英灵不朽
其实当地人祭祀的不是自己的祖先,而是一些无主坟,就是孤魂野鬼。这个习俗据说从宋朝时就开始了。
姜堰市是水网密布的区域,当地人曾有船就是人的脚的说法。这里每个村庄都依水而建,紧挨村庄旁都有长满柳树的墓地。
据说,以前是溱潼湖,所以姜堰早先叫溱潼。这附近是岳飞杭余的一个战场,当年很多将士战死沙场,当地清明节祭无主坟就由此而来。
当年的将士早已入土为安了,但习俗却象年年的新土一样没有消失。除了凌晨的上坟活动,重头戏是当天的聚会,其中篙子船就是重头戏中的重彩,他们把祭祀后的盛会叫会船。今天姜堰市的农村生活和许多发展中的城镇一样富足安宁,但现代文明的脚步并没有阻挡他们千年之久的清明节习俗。
欢乐的盛会
参加完凌晨的祭祀活动,我们和村民们一起迎着朝阳去参加今天的盛会——溱潼会船。溱潼湖上成了船队的欢乐地。这时,一个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宫伦村民发现,他们的无声对手西野村完全换了船员,成了一条生龙活虎的年青人组成的篙子队。宫伦村民完全不知道他们的对手的情况,但此时只能全力以赴。
比赛很快开始了,过程出乎意料的快,不一会儿就结束了。从我们摄像机的记录表明宫伦村得了第一!
我们经历的是一次欢乐的盛会,我们能在今天看到千年前的民间文化盛会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溱潼会船带给村民的是欢乐,但是留给我们的却是历史的文化。
责编: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