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国记忆·猎鹰奇缘》怀沙手记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2日 08:04 来源:CCTV.com
专题:中国记忆

  这是一个信息的年代,这话说得没错。

  也是一个信息泛滥的年代,这话就更对了。

  《猎鹰奇缘》拍了10天,没有转场,全部在一个满族老人家中完成。加上3天的前期调查,可以算用了13天,时间算相当充裕了。

  我的感受是:每个片子,一定要拿到一个激烈段落。

  可能有的主题非常无聊,或者不具备“动起来”的可能。那就需要拼命想,拼命凑,最后一定能找到一个最佳方案。

  这个激烈段落应当有如下特点:动感,真实,刺激,绝无仅有,千钧一发,心惊肉跳……总之是这一类的形容词——能让观众提着心看,掉着耳朵听。

  同时,这个段落的拍摄过程一定不能“敷衍了事”,不能只是一个行为,或者一个流程。这么说好像有点笼统,形容一下的话就是这样:

  当节目播出时,如果有人拿遥控器换了台,观众一定要跟他急,并一边伸手抢遥控器,一边说:“哎,我看着呢!快还给我!”——嗯,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拍到之后,后期要用最绚的方式将这个段落放在最黄金的位置。片子的前半部分,要让观众是“对这个段落的期待”,后半部分是“再来一次的期待”。

  这一点,我在《猎鹰奇缘》中做得并不好,原本是安排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捕捉一只猎鹰,听起来相当刺激吧?但是这个想法的操作性较低,因此只有在最后采取了“导演”的方式,可以说是骗了观众一把。

  我想,如果我能再拍一次猎鹰的话,我会想尽办法充实这个段落,或者为拿到这种“刺激”的段落付出更多的代价。因为它是节目的核儿。(怀沙)

责编:徐峰

1/1页
精彩专辑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
多哈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