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小钱系列》之“寻找黎族纹面女”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1月30日 08:33 来源:CCTV.com

  2006年4月3日,我们赶早班飞机去海口拍摄黎族的文身文面,经过漫长的飞行,终于飞临海南岛上空,从舷窗望出去,底下是蔚蓝的大海、岛屿的边际,甚至还能看见星星点点、大大小小的船,我们的神经立刻兴奋了起来。因为飞机晚点,下午一点多才抵达海口美兰机场,一出舱门,扑面而来是夏天的气息……(用了文学手法,其实就是一股热气,夏天从有空调的地方走到户外的那种感觉)机场报海口当天31℃,而北京这天正好降温,我们走的时候估计不到10℃,于是我们纷纷感慨我们的祖国真是幅员辽阔。

  打开手机,收到穆丹的短信,我告诉她我们已经到达海口,她回“小心回来晒成土著人”,我暗想,没关系,反正我早就黑得像土著人了……一路往出口走,只见机场设有更衣室,排着老长的队,真是独有的风景。这里的炎热和内地不一样,泛着特别重的湿气,不知是否心理暗示,总觉得这湿气是咸咸的。

  出了机场,迎面便是椰子树等各类热带植物,空气是异常地清新,蓝天下是满眼的绿色和我们三只兴奋的小蚂蚁,虽然很热,但我们简直要手舞足蹈、高声歌唱(邓翔同学还真的唱了一首关于“跳海”的歌……),这样的景色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水清沙幼”的“马尔代夫”,于是邓翔同学自封为“麦太”,说是带着淙泉和我这两个“麦兜”来看海……

  中午……当然是吃海鲜了,我就不细说了,怕刺激到大伙儿,呵呵,反正是鲜美啊。在路上还喝了新鲜的椰子水,出乎我的意料,并不是很甜,但十分好喝。到了住处我立刻换了短衣短裤,然后见了领导和专家,交换意见、讨论方案、确定行程。

  晚上……依旧是海鲜,海南的吃法我很喜欢:每人面前一碟蒜、沙姜、酱油、辣椒等等,还有小桔子,用它的汁代替醋。

  4月4日,一早吃了广式的早餐,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海南以前是属于广东省的缘故,然后准备赶往白沙黎族自治县,却因为一些琐事耽搁到中午,只好在海口吃了午饭再走,当然……又是海鲜(不好意思,老是提到吃),喝了鲜榨的椰汁,那家伙,那是相当地好喝!

  下午便启程开赴白沙,一路上是“纯正”的热带风光:椰林、芭蕉、橡胶……而且一路畅通——因为海南全岛不设收费站,税钱加在油价里了。

  我们途经一个名为“天堂”的黎村,是由黎语音译而来,不过海南在我们看来,就是一座天堂!

  4月5日,今天去南开乡力保村拍摄,村里大约有10位文身的阿婆,我们去到一位老阿婆的家中采访,阿婆的脸上、手上、腿上文有一条条蓝黑色的线,形成各式的图案,阿婆不懂汉语,她的侄女当过老师,现在是乡里的妇女主任,成为我们极好的翻译,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文身是黎族妇女的一种标志,她们在12、3岁时便开始文,各乡各村不尽相同,通过文身图案便可判断该女子是哪一村的人,当地人说如果不文身,死后祖宗不认,便会成为孤魂野鬼;并且以此为美,如果不文,是很难嫁出去的。

  阿婆家有个大花园,种着椰子、人参果、菠萝蜜、槟榔等等,主人摘下椰子招待我们,嫩嫩的新鲜椰肉很好吃。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我原本以为只有海边才有椰树,现在知道原来山区里也有。

  下午采访一位文身师,她向我们演示了文身的步骤:焚烧山海棠和野蓖麻的果实,燃烧产生的烟在倒扣的碗里形成黑灰,用红藤刺面、手、腿等处,形成一个个小伤口,把黑灰涂在伤口上,渗入皮肤,便形成纹饰。

  今天极其炎热,据说达到了45℃!我们都热晕了,“麦太”还中暑了。

  4月6日,上午在力保村补拍阿婆们唱歌、劳作等镜头,傍晚赶到阜龙乡文头村,组织了一场小型的“三月三”表演,由当地的歌舞团表演黎族的“竹竿舞”。(“三月三”是黎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我们由于种种原因没赶上)

  4月9日,我们赶到了东方市,在东河镇西方村拍摄,这里的文身图案与白沙有很大不同,因为这里属于黎族美孚方言区,而白沙属于润方言区,(黎族共分五大方言区:哈、杞、润、赛、美孚,其中赛方言区已经没有纹面女了,我们这回的任务之一便是拍到其它四个方言区的纹面女)我们找到几位纹面女,其中一位曾经在东方市歌舞团工作,我们请她演唱文身时唱的黎歌,这位阿婆比较年轻,是建国后文的身,那个时候政府已经开始禁止文身,她是偷偷文的,当时她正读小学二年级,文完之后因为害怕老师责骂,十天没敢上学。

  下午去了一个据说是目前海南保持得最原始的黎族村寨——白查村,果然和之前的村落不一样,这里全是茅草和泥巴垒筑的“船形屋”,因房屋形状似一艘倒扣的船故有此名。民风比较保守,看见镜头竞相躲避,不过颇有趣味的是在这样一个充满原始气息的村寨里有一座水泥砌成的公共浴室,分成男女两边,并且是热水供应……但这白查村几个月后就将拆除,我们扼腕的同时村民们很高兴,这种事一向如此——居住其间的人盼望居住条件的改善,外来的“文明人”则痛心对历史遗迹的破坏。

  当晚我们到达乐东黎族自治县。

  4月10日,我们在乐东县大安镇大炮村采访一位哈方言区的文身阿婆,她的经历颇传奇,年轻的时候是大队青年突击队长,曾作为劳模上京被毛主席接见,回来后担任乡长,后来出嫁便相夫教子了。

  我们来海南已经一周了,但居然没有看见过海(在飞机上看的不算),我们向“麦太”抱怨,而我们的行程也很合时宜地到了三亚!

  4月11日,一早便从乐东赶往三亚,我在车上昏昏睡去,突然被“麦太”的欢呼惊醒,睁眼往车窗外望去……大海啊!愉悦、兴奋、激动,在一瞬间只化为一个动作:就是傻傻地趴在车窗看海。其实我也算是生活在海边的人,但每次看到海都会很激昂,霍师傅曾问我山和海更爱哪个,我答曰海,于是淙泉说我是智者,呵呵。(“麦太”说她自己仁智两全,因为她两者都爱)

  安排好住宿,我们补了一觉(后来我们一致认为,这一觉补得很浪费)。下午去海边拍摄,让我略感失望的是我原本以为海南的沙滩是白色的,没想到也是黄色的。接着去了“天涯海角”拍摄,可惜天公不作美,阴沉沉的,没有拍到海上日落。

  晚饭很独特,因为遇到个会吃的行家,吩咐用椰汁煮海南名吃“文昌鸡”,吃起来鸡肉甜甜的,我们三人都赞不绝口。

  晚上我和淙泉在海里玩“冲浪”,我是只“顶级”“旱鸭子”,玩得我真是心惊肉跳,不过很爽。

  4月12日,离开三亚到五指山市,来到五指山脚下的水满村寻找纹面女,没想到在这黎族聚居的腹地却已找不到了,村中最后一位纹面女于04年过世,而村民们对于文身也不甚了解。

  说到“濒危”,这文身文面绝对是最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由于建国后政府明令禁止以及汉化的影响,文身现象逐渐消失,目前最年轻的纹面女也有60多岁了,随着她们的逐一辞世,文身文面也必将消亡。所以现在尽快调查研究、留下影像资料是惟一的抢救办法,我们的拍摄工作也因此显得意义深远……

  4月14日,来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这里属于杞方言区,却四处打听不到有纹面女,以为杞方言将步赛方言后尘,后来终于在毛感乡找到一位80多岁高龄的文身老阿婆,同村还有一位90多岁的文身阿婆,但身患重疾。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愈发感到尽快调查研究的紧迫性,回到海口后“麦太”也是如此向海南省群艺馆的馆长建议。

  我回京后和朋友谈及此事,他很不能理解,说消失就消失呗。我想这其实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想法,就是我们长期习惯用现代的思维、用汉民族的思维来考量周遭的事物,这难免会发生错误。文身对于没有文字的黎族来说,可以视为是一种历史的载体,从中可以解读出很多有关黎族文化、生活等等的信息,它的价值目前还不能估量,也许只有等到彻底消失的时候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我想这可能是“中国记忆”要面对的总问题,就是如何看待他民族的遗产,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是不能用同一把皮尺来丈量的,只有把心态摆正了,才能真正达到抢救的目的。

责编:徐峰

1/1页
精彩专辑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