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冬至风俗探微·冬至饺子夏至面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1日 16:26 来源:

  冬至作为“大似年”的重要节日,天长日久,给人民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从观念到行为、语言都与冬至深深结了缘,尤其在饮食方面,受冬至节日气氛的重染,形成了流行广泛而又独具特色的丰富的饮食习俗,创造并传承了一些应节食品和烹调、酿造等方法,至今为广大人民所享用。

  应节食品如饺子、馄饨,通行祖国南北,从台湾到黑龙江,到处都有“冬至饺子(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流传。


  饺子和馄饨为我国各族人民都很喜爱的食品,不仅节日用以改善和款待客人,就是平时也多作为“家常便饭”;进入现代化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饺子、馄饨已经成为重所垂青的商品快餐,饺子店、馄饨馆到处林立,获得了“好吃不如饺子”的美誉。作为冬至主要应节食品的饺子,又不同于日常饮食和快餐,冬至吃饺子和馄饨,却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如馄饨,四川人叫“抄手”,广东人叫“云吞”,至迟在三国时就通行了,因其煮熟后像荷包蛋,为混沌初开,故名“馄饨”。冬至日吃馄饨却不是庆贺混沌初开,而是庆贺加之与混沌初开等同的“一阳出生”。吃水饺的历史要追溯到汉末。当时河南南阳出土了个“医神”张仲景。他原来在长沙局官,告老还乡是,正逢腊月。张仲景见到整天为生活奔波而衣不遮体的穷人,面对寒风刺骨的冰天雪地,好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冬至那天,他叫弟子们替他行医,自己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盘起火灶,专门熬一种“去寒娇耳汤”,舍给穷人们喝,以治疗耳朵冻伤,这种药汤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合煮而成的。人们和了汤,他又把剩下的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称作“娇耳”(有的写作“矫耳”、“胶耳”),下锅煮熟,分给人们每人两只。喝汤吃“娇耳”后,人们浑身发暖,两耳起热,治好并保住了冻坏的耳朵,当冬至这一年中最冷的时刻到来之际,人们的耳朵很容易冻伤,每到冬至日,人们就模仿张仲景做“娇耳”煮食并和热汤,积久成俗,“娇耳”传久生变,又有了“饺子”、“扁食”、“水饺子”、“水点心”等地方性名称。冬至日吃饺子的习俗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圆子是在南方流传着普遍的重要冬至食品之一,又称团子,团圆子、丸子、汤圆、冬至圆等,用糯米粉做成,有的加陷儿。古诗有“家家捣米做团圆,如是明朝冬至天”句。因圆子是圆的,可相争“阳圆”,所以,冬至吃圆子的主要用意是为了庆贺“阳生”,同时寄予祈求团圆喜庆之意。关于吃圆子的由来,在浙江南部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位樵夫上山砍樵,不慎跌入深涧,不能脱险,就采摘状如汤圆的野生之物“黄精姜”来充饥,才免饿死。十几年后,樵夫遍体长了毛,身轻若燕,竟然飞回家里,但已经不会说话了,给他米饭也不吃。家里人就为他做了糯米汤圆,他一见汤圆,以为是黄精姜,就吃起来。后来慢慢恢复了本性,在冬至日竟开口与家人说话了。从此便有了冬至吃汤圆的习俗。

  岭南月令诗说:“长至家家酒翁开,鲥鱼嘉鲙荐新来”。可知岭南一代是重视冬至吃鱼的,吃鱼是为了“荐新”。鱼、新皆属阳。吃鱼也,寓有“扶阳”之意。

  在食品加工方面,人在冬至日也有不少创造和经验积累。如浙江人多在冬至日舂米,称作“冬舂米”,说是这天舂米可避免易碎和多粞,减少损耗;这天舂出的米久放不变质。绍兴人在冬至日酿造的“冬酿酒”,如“红酿酒”成乳白色,香气扑鼻,特别诱人;更有用特种技法做成的“酒窝酒”、“蜜殷勤”是飨老人、送亲有的佳品。湖南宁远人在冬至日“多割鸡宰猪,将肉阴干”,做成的“冬至肉”,“味甚香美”。为上等等,在现在仍有研究开发价值。(刘其印)来源:中国民俗网

责编:斯芜

1/1页
精彩专辑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