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教育“新市民”刻不容缓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2月16日 17:05 来源:

    在中国的发展大潮中,农民进城是个引人瞩目的重要现象。“十一五”期间,我国预计有两亿农民进城,其中一半以上将进入大城市。如何从农民变成合格的市民,这既是对农民的挑战,更是对政府的挑战。

    根据社会学的研究,不管是国与国之间的移民,还是城与乡之间的移民,只要是文化环境发生了改变,都要有个适应过程,过程分为三段。第一阶段是震惊或抗拒,抗拒主要来自不适应。第二阶段是学习和模仿,生存所迫,人们不得不进入这个阶段。第三阶段为吸收和整合的过程,整合完成,才意味着迁移者适应了城市生活。

    如果这个过程全靠迁移者自发完成,肯定会有人快,有人慢;有人能顺利整合,有人无法完成整合。考虑到巨大的迁移人口基数,这些无法完成整合的边缘人,就会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凡是移民数量较大的国家,都会采取各种措施,帮助移民完成整合。一些传统的移民国家,像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在批出移民签证时,就会送上一套资料,告诉你入境后如何落脚和适应。入境以后,有专门机构负责对新移民的教育、培训,新移民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找到适当的部门求助。所以,这些国家不仅能让高素质移民迅速完成整合,甚至能让文化程度很低的战争难民融入当地生活。相反,西欧一些国家为避免成为偷渡目的地,不愿提供良好的移民辅导,结果,反而导致了像法国大规模骚乱那样的严重事件。

    可见,能否帮助农民迅速适应城市,关系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成败。作为政府,至少要做这样几件工作,一是转变观念,尊重并落实进城农民的基本权利,这是管理教育好农民的前提。二是把服务做在管理前面,建立起提高进城农民适应能力的公共教育体系,完善对进城农民从心理到生活的救助体系。三是在市民中开展反歧视教育,改善进城农民适应城市的软环境。

    现在,有的城市已经摸索出了一些经验。长沙市就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编了一本教材《同在蓝天下》,对于遇到紧急情况如何打电话,如何养成文明习惯,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等,作了详细介绍,取得很好效果。可是更广泛的农民城市化教育,现在还是一片空白,亟待完善。

责编:红立

1/1页
精彩专辑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