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西 施 殿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7日 17:10 来源:

  

  西施殿为纪念西施而建,位于诸暨城内,历史久远。相传西施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姓施,名夷光,春秋末年越国人,约于公元前506年,出生于诸暨苎萝山麓苎萝村。父亲砍柴卖柴,母亲浣纱织布。古时候苎萝村施姓有东西两村,夷光家住西村,所以被称为西施。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战败,越王勾践 释归回越后,卧薪尝胆,刻苦图强,在大臣文种、范蠡的辅佐下,整顿吏治,发展生产, 同时献大量珍宝、美女于吴王。西施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被推上了历史舞台。约在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索美女西施、郑旦,教以礼仪,习以歌舞,献吴王为妃,以迷惑吴王夫差,离间其君臣关系。 西施临危受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扮演了使者和间谍的角色。公元前473年,越国军队攻占了吴国都城姑苏,灭掉了吴国。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西施的牺牲和奉献是分不开的。对此,明代的西施祠,有副用鸟虫篆书写的对联:“越锦何须衣义士,黄金祗合铸娇姿 ”称颂西施在兴越灭吴中的功绩。西施的一生,蕴含了愁苦、曲折和沉重。而民间行关西施的传说,都是那样美好和神奇,长留人们心目中的,是西施为越国的复兴所作出的牺牲和奉献,也是后世歌颂纪念西施的真谛所在。西施殿正是赖于这一民族文化的基础,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质朴纯洁,实实在在的西施。

  西施殿初建于何时,已无从详考。最早见于唐开成年间 ,著名诗人李商隐有“西施寻遗殿,昭君觅故村”诗句,照此推算也有1160多年的历史。此后历代,虽有过“茂草荒台,苎萝枕冷闲愁”的情况,但祠庙屡毁屡建,绵延不断,到清代和民国时期,西施殿也有过几度毁废,均由民间集资或捐募修缮,曾达到相当规模。抗日战争时期,口本侵略军飞机频炸诸暨城,西施殿祠亦未能幸免。

  而今西施殿景区为20世纪80年代重修,并于近年扩建,总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由西施殿、浣沙石、古越台、碑廊、苎萝亭、西施长廊、夷光阁、古苎萝村、西施资料陈列室等建筑景观,穿插着浣江、红粉池、荷花池等水景组成,是一组颇具特色的建筑群落,展示了西施一生的主要事迹。

  整个西施殿景区,曲径回廊,亭榭相间,池水环绕、花木掩映,使人在回味人文史迹之中,仿佛又置身于江南园林,却又胜于一般的园林设计布局,因其坐落于古苎萝山上,景点高低错落所形成的立体感,显现了自然的本来面目。游人可于山水亭阁、参天古木间品位古越文化。

西施殿
  跨过古朴凝重的三扇朱漆大门,进入殿区,右侧便是西施殿。西施殿依山而建,是一重檐歇山型仿古建筑。正殿三间两弄,坐北朝南,“西施殿”匾额题字,出于著名书画家刘海粟之手。殿前以拱桥为主轴线,配以水池和东西侧厢。据称,殿区所用的一万多件建筑构件,都征集于民间明、清时期的木雕、石雕原件,工艺水平高超,组合巧妙合理,布局错落有致,基调典雅古朴,可谓匠心独具,使整个建筑,成了明清两代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加重了西施殿的历史文化底蕴。殿中的西施塑像,高2.8米,凝坐于0.8米高的台座之上,风姿绰约,后妃装束,但又不失越女村姑的风采,同古典风格的建筑十分协调。塑像由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诸暨籍教授傅维安创作。 西施殿前两侧,各植一棵合欢树,又称“夜闭楸”,是日本专访西施故里代表团带来的,1990年9月栽种于此。旁有仿刻的日本蚶满寺西施碑。一边是刻有“象泻 雨,淋打合欢树上花,楚楚赛西施” 句石碑,据说是三百多年前,日本 圣松尾芭蕉先生的手迹。足见西施美名早已远播异域。

古越台
  西施殿右侧为古越台,依山而筑,正对门楼。“古越台”三字,是上海书法家韩天衡所书。进入其内,给人以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台中奉有越王勾践,谋臣文种、范蠡分立两侧,上悬“卧薪尝胆”匾额,再现了君臣励精图治,灭吴雪耻的历史画卷。古越台前是红粉池,“红粉”即红粉佳人,与西施相联系。据称,这样安排有斥贬越王勾践之意。唐代诗人皮日休诗云:“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红粉池像一面镜子,正对着古越台,意示让勾践照一照“堪羞处”。

西施碑廊

   经古越台,过苎萝山山门,循游道右转,便来到西施碑廊。缓步登高,见廊右侧壁上,展示着有关西施事迹的图片和三十多块诗文、绘画碑刻。有历代诗人李白、王维、白居易、刘禹锡等歌咏西施的诗,有历代画家所绘的西施像。诗文由当代书法家书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施由越人吴、身赴国难的生平。从画像风格上,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观。

苎萝亭
  碑廊南面是苎萝山的最高点,上建一亭,名“苎萝亭”。亭为八角三重檐造型,内置三层,可逐级登临,登高可浏览诸暨市区,向南极目勾乘山,是登高望暨的好去处。过苎萝亭,便是苎萝山的南岙。岙不大,坡平缓,这里原为居民住宅,2000年扩建划人景区范围。现建有西施行廊、夷光阁、古苎萝村舍、荷花池等景点。

西施长廊
  从苎萝亭沿石阶而下,就来到西施长廊。只见长廊门楼上有一块“天下第一美人”的长匾,字辑于毛泽东手迹,是因毛泽东曾说过这样的话,为西施长廊点睛增色。长廊内陈列着西施从出生到去吴国的蜡像群组。蜡像似真人大小,形象逼真生动,有西施出世的故事,勾践卧薪尝胆的画面,范蠡西施相遇的情景,以及西施、郑旦由越人吴所发生的离乡别亲、土城学技、德清赠花、嘉兴尝李、思乡抚琴等场景。集中反映了西施的生平和有关传说。

夷光阁
  夷光阁,建于西施长廊东面,是一座糅以牌坊和楼阁造型的建筑,基部有正方形须弥座台基,周围石栏,台座正中,立有十六根石柱,分左右两组,承抬整座阁楼,阁顶用传统重檐造型,中置牌坊连接,整座楼阁,犹如浮在空中,气势十分宏伟。因西施艺吏十 故称夷光阁。牌坊正中“夷光阁”三字,是辑书圣工羲之书法制作,笔势飘逸洒脱,神彩飞扬,若不明说,定视王羲之亲题无异。

  从夷光阁顺石阶而下,向右便是西施短廊。短廊以大幅绘画灯箱,解说了吴国灭亡后西施归宿的种种说法。关于西施的归宿,历史上有多种传说,但占主导地位的是西施在越灭吴后,随范蠡,乘扁舟,游五湖,隐逸民间。而西施短廊在分析了各种说法后,根据历史的多方考证,认为最有依据的一种归宿,是西施因其美,被勾践夫人沉到水里活活淹死了。

古苎萝村
  离开西施短廊,只见沿荷花池的西面有一柴门,木牌坊上写有“古苎萝村”四字,是按民国年问的照片复原,书法是当时一个县长的手笔。古苎萝村的位置,是根据《诸暨县志》选定,有两楹草房依坡而建。草房低矮,基部用木架抬起,四周和地面均由木板围铺,上结芦草,是按照那个年代地面建筑复原的,十分古朴。屋内陈列着古时候所用的纺车、农具,还有陶器生活用品及人们穿戴服饰的照片,再现了西施当时的生活环境。进入其内,就像回到了那个生活年代。

荷花池
  出了古苎萝村,又回到荷花池,只见池中荷花映日,水叶皆碧。相传西施生活的年代,湖泽中遍生荷花,当时人们已把荷藕作为菜蔬食用,生活中不可或缺,因而西施在民间传说中,被封为六月荷花神。池中的荷花,是从杭州西湖引种,示意西施与荷花、西湖的联系。

西施资料陈列室
  在荷花池东南角有一座两层楼建筑,两侧马头山墙,粉壁黛瓦,清丽错落,为典型的江南民居造型。门楣上方有一匾额,上书“西施资料陈列室”,是当代名家沈鹏手迹。资料室分五个部分,分别陈列西施史料、西施形象绘画、西施戏曲文化、日本秋田象泻町与西施的关系,以及当代有关西施的书画。参观西施资料陈列,让人再次回顾了西施的生平史迹,进一步加深了映象。

 

责编:红立

1/1页
精彩专辑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