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南越国宫署遗址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5月31日 13:43 来源:CCTV.com

    (一)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

南越国宫署遗址

    1995年和1997年,在配合城市基本建设过程中先后发现了南越国的蕃池和曲流石渠遗迹,两者组成的石构园林水景是南越国宫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宫苑实例,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1、模拟“东海仙山”的蕃池

    (1)不信此地无“宝”

    1995年7月,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忠佑大街城隍庙西侧的广州市电信局计划在该局大院内增建一座综合大楼。工程动工前,文物部门在工地的西南角开了一个探方进行试掘,这里距1975年发现南越国宫署砖石走道的地方仅20米之遥,眼看已挖到生土层,却未见任何南越国的遗迹和遗物,为什么偌大的一个南越国宫署会在相隔几步之遥便消失无踪呢?结果令人费解!由于试掘的结果摆在面前,现场施工继续进行,施工现场布满了纵横如网格状的桩孔,每个桩孔都要挖到基岩为止。一位文物专家始终坚信这地下一定有“宝”,于是一直留在施工现场观察。随着桩孔的不断下挖,挖上来的泥土中夹杂有许多陶瓷器残片,突然有一天,在一个桩孔一下子挖出了四件带“万岁”文字的瓦当,这一情景把这位一直“穷追不舍”的专家震惊了,凭他多年的工作经验,他认定下面一定埋有南越国时期的重要遗迹。经与建设单位多次协商之后,工地暂停施工,考古工作又重新开始。

    (2)渐识“庐山”真面目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

    发掘工作从8月1日开始,至11月结束,发掘面积450平方米,在距地表深约4.5米处清理出一座大型石构水池的西南一角。水池呈仰斗状,池壁用灰白色的砂岩石板呈密缝冰裂纹铺砌。池底平正,用碎石铺砌。在已发掘探方的东北角处,还有一大型的叠石柱向西南倾倒,由于太靠近一幢5层高的楼房,无法扩方发掘究明。水池当中还散落有大量的八棱石柱、石栏杆、石门楣、“万岁”瓦当和板瓦、筒瓦等建筑材料和构件,可知水池当中原来是有一组建筑的。后经钻探得知,水池的面积约4000平方米,目前揭露的仅是其西南约400平方米的一角。

    (3)一个“蕃”字值千金

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木简

    当考古人员在清理水池南壁的一块石板时,发现上面刻凿有一个斗大的“蕃”字,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这块并不起眼的石板上。广州古称蕃禺,“蕃”是“蕃禺”的省称。岭南地区曾多次出土刻有“蕃”或“蕃禺”的秦汉时期器物。1953年,在广州市西郊西村石头岗1号秦墓出土一件漆奁,盖面有“蕃禺”两字烙印。1983年,在广州市象岗山发现的南越王墓里出土有6件铜鼎、1件铜壶和1件铜匜上分别刻有“蕃”或“蕃禺”文字。1976年在广西罗泊湾发现的汉代一号墓中也出土1件刻“蕃二斗二升”等文字的铜鼎。石板上的“蕃”字与《史记》、《汉书》记载南越国的都城“蕃禺”相互印证,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这里就是蕃禺城的所在,真是一字值千金!

    2005年在石水池的西南约30米的地方发现一口南越国时期的渗水砖井,井内出土有100多枚木简,其中有一枚木简上墨书有“蕃池”两字,联系到石水池南壁石板上刻凿的“蕃”字,可知这个石构水池名叫“蕃池”。

    除此之外,在水池的池壁石板面上还刻凿有“皖”、“阅”、“冶”、“□北诸郎”等石刻文字。在石池的南壁石板下,也埋有一条木暗槽。

     2、野趣自然的曲流石渠

南越国宫署御苑曲流石渠

    1997年,在中山四路的原市文化局大院所有房子拆除之后,开辟出一个有6000平方米的地盘,计划在此兴建“信德文化广场”大厦。由于之前在此地盘北面发现有南越国宫苑的大型石构水池,这次发掘也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8月2日,在发掘区的东南面首先露出一段用砂岩石块砌筑的基石,呈弧形走向,再往下发掘,在基石的北侧还露出一层密密的河卵石,卵石灰黑光亮,在卵石下还铺有石板地面,这一现象与1995年发现的石水池极为相似,但也有不同,这一现象让在场的所有同志都感到十分奇怪,难道这又是一个石水池?又或是有其他的遗迹?

    8月4日,在另外一头又露出类似的弧形基石。随后,在其他探方内也陆续发现类似的遗迹。探方发掘结束后,遗迹全部暴露出来,原来这是一条长约150米的曲流石渠遗迹。

    (二)南越王宫渐露真容

    1、南越王宫破土面世

    发现南越宫苑遗址之后,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曾兴奋地说,假如能再发现南越国的宫殿,南越国遗迹完全有条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南越都城与南越国宫城

    2000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西湖路与惠福路之间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的南越国时期的排、汲水木构水关遗址,水关的夯土墙基宽约8米。它的发现对可明确南越国都城是筑有城墙的。去年,在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北面,发现了南越王宫的夯土城墙,呈东西走向,用较纯的红黄土夯筑而成,基坑宽约4米,残存最高达1米多,东西向已清理出40多米一段,在墙的南面还铺有用卵石铺砌的散水。这些遗迹的发现,证明南越国与汉长安城一样,在都城内还筑有皇城,以捍卫王宫的安全。

    3、不同凡响的南越王井

南越国宫署遗址中的水井

    在已发掘的南越国宫署遗址内,先后发现有3个南越王宫的食水砖井,这些水最深的达14米,最浅的也有8米深,且都用专门烧制的弧扇形砖结砌而成,井底用砖石铺砌,结砌非常精细。其中以1996年,在南越国一号宫殿的东侧发现的越王井最为精巧。该井是先挖一个宽3米、深9米的井坑,然后用弧扇形砖结砌成一个1.1米宽的井圈,井圈外用纯净的山岗土夯打结实,以阻隔井外的地下污水渗入井内。井底用五块大石板铺砌,中间一块方形石板的中央凿一圆孔,其余周边四块弧形石板也各凿有一个半圆形小孔,井水就是靠这5个小孔从井底下慢慢渗上来的。井底石板之下还铺有一层厚约8厘米的细沙,对井水进行过滤,此独特的滤水结构形式实属罕见,可以想象当日王宫对食用水的卫生要求十分严格。

    (三)城市文物保护的典范

    文物要保护,经济要发展,文物保护的要求与经济建设的需要两者往往是会产生矛盾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一直是摆在文物工作面前的一个难题。

    1995年在广州市电信局大院的建筑工地内发现南越国的大型石构水池,制作精工,由于遗迹极其重要,引起中央、省、市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决定遗址原地原址保护,大楼易地兴建。正是广州市的领导站在“广州不缺高楼大厦,缺的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这一高度来看待文物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才把南越国宫署遗址保护下来,给全国树立一个榜样。

    1997年,在南越国大型石构水池的南面又发掘出一条长约150米的曲流石渠遗迹,两者同属是南越国宫苑的园林水景遗迹,经国家文物局派出的多学科专家组论证,认定这处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宫苑实例,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精华所在。”,建议要切实做好对遗址的保护。这次论证会对广州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积极的推动。先是广州市政府根据专家的论证意见和省、市各有关方面提出对遗址保护的建议,决定斥资1.9 亿元赎回原计划兴建信德文化广场的地盘,接着又提出在遗址的周围划出4.8万平方米为文物保护区。1998年7月28日,广州市政府发布《关于保护南南越国宫署遗址的通告》,初步划出4.8万平方米为文物保护区,对一个历史文化遗址发布地方行政法规加以切实的保护,这在广州历史上尚属首次。

    发现南越国的宫苑遗址后,原广州市市长林树森同志又提出要在儿童公园内进行选点试掘,如发现有南越国的宫殿遗迹,就把儿童公园搬迁,由文物部门规划进行大规模的发掘。2000年在原儿童公园内试掘发现南越国的1号宫殿遗迹,广州市政府又出资3亿元将儿童公园迁出另址新建。

    这些重要遗迹的发现都得到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妥善的保护,较完满地解决了这一重要遗址在保护与建设方面的矛盾,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充分肯定,认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文物保护的成功典范。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广州文物事业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取得可喜的成果,受到全国同行的瞩目。这得助于有经济基础,又有领导的重视加上群众的爱护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三者缺一不可。广州市政府为了保护好这些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不但拿出巨资来保护,还愿意在繁华的商业中心地段划出4.8万平方米的范围为文物保护区,要是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是不可能有这么大手笔的。领导以文物工作的理解和重视,加上文物工作者的执著的专业精神与卓有成效的工作成果,坚定领导的信心,这又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谓缺一不可。为此有有人写文章认为:“南越国御苑遗址受到如此妥善的保护,这是它的幸运,也是民族文化的幸运,更是华夏子孙的幸运。”

责编:春天

1/1页
精彩专辑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