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勇气可以释怀
——6月6日《谁动了我的大脑——强迫下的挣扎》编导手记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5月30日 09:59 来源:CCTV.com

进入[走近科学]>>

  【周言(化名)采访 带二 时码00:05:10

  我可能打过一次架,我这个人品就不行了。或者我跟同学吵架,如果我骂了一句脏话,那么我,就我人品就不行。

  【周言(化名)采访 带二 时码00:06:30

  现在新闻里面报道的是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说哪个地方出车祸,我就会想象那样一个情景,就是好象我自己在那个车祸现场一样。我自己就是出事故了。然后感到很恐惧。越恐惧越想。

  【周言(化名)采访 带三 时码00:14:15

  ……太追求完美。就是任何事情我既然决定去做,就不能够更改。我说要去公园,那么我们就必须去公园。

  【周言(化名)采访 带三 时码00:09:06

  我作为一个非常追求完美的人,我认为男女朋友之间的关系就应该是非常非常和谐的。

  以上是我在采访强迫症患者时对方的几句话。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因为完美主义心态,是强迫症产生的一个重要心理基础,是强迫症这种心理疾病的病灶。

  追求完美,本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激励,但是此处所说的完美,已经将这种自我激励转变成了自我束缚,这种束缚具体来讲是对自我的一种不打折扣的要求:趋近好的——远离坏的。

  因此,对于“好”与“坏”的判定是健康完美心态的一个内在因素。

  “从不骂人不打架是好,一次打架骂人就品质低下,是坏”……

  “完全按照计划行事是好,破坏计划是坏”……

  “恋人之间没有任何摩擦是好,有了一次争吵就不和谐,是坏”……

  这种对于“好”与“坏”的判定是歪曲的,而这种歪曲也来源于心智本身的不成熟。

  除去对“好”与“坏”的界定,强迫心理的根源更多地在于对“坏”、对负面情绪的绝对排斥,同时对“好”、对美好事物的绝对追求。

  对负面情绪的拒绝和排斥的背后,是内心的恐惧,是软弱,是缺乏面对痛苦遭遇的勇气,是对不良结果和情绪的逃避。

  对美好事物的绝对追求,来源于内心强烈的欲望,是贪婪,是骄奢。

  当鼓足勇气去面对恐惧,才突然发现自己内心变强大的乐趣,

  当蓄积力量去挑战难题,才突然感觉自己潜力被激发的快感,

  吃亏是福,失败乃成功之母,失去而学会珍惜,伤痛而懂得满足,得意忘形,乐极生悲,昔日的权威被现今解构,自然的消逝成全着城市的变更……

  积极与消极同在,快乐与痛苦并存,褒与贬相互转化,好与坏彼此轮回。

  享受是人的本能,是自然;承受是被动的反击,需要勇气和力量。而当勇气和力量都在,恐惧和软弱消失,又有什么是值得强迫的呢。

  我不是心理问题的专家,本不该如此评析。单就近期对此方面的走访和了解,抒发个人感受。如此,编导手记也就成了心得。

  中国强迫症援助站http://www.ocdcn.com/

  (编导:张丽颖)

责编:走近科学

1/1页
精彩专辑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