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走进老屋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0日 16:07 来源:CCTV.com

     
    [内容速览]在广东省郁南县有一座上百年的老屋,占地面积达10亩,共有房间136间,其楼道布局、房屋结构非常奇特,具有防洪、防火、防盗的功能,属全国罕见。本片将从这座百年古宅的三大神秘功能入手,辅以专家对老屋的发现研究,展现这座百年老屋的传奇。

  主持人:近几年在我国南方一些省份等时常遭受了洪水的袭击,许多房屋受到了破坏。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的也是一个与洪水有关的房子的故事,但这栋房子修建于200多年前,现在来说当然是一座古宅了,它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值得给大家讲述呢?简单地说一句话,天灾人祸都奈它不得,200多年过去了,它的各项奇特功能还依然运行正常,它究竟有哪些奇特功能能让它安然无恙到今朝呢?

  这座古宅名叫光仪大屋,修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它位于广东省西部的一个偏僻村庄里, 200多年来,不仅抵挡了无数次洪水的侵袭,而且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它还经受住了盗匪、日军的洗劫。至今仍享受着古宅恩泽的邱先贤是这栋宅子主人的第6代子孙,他同这座房屋一起见证着古宅非同寻常的历史。

  1938年,日军的一支小分队突然闯进了这个偏远乡村。当他们经过光仪大屋时,掠夺成性的日本鬼子忽然眼前一亮,似乎见到了金元宝,立即强行破门。

  光仪大屋第六代子孙邱先贤:他们看见屋子那么大,墙那么厚那么高,担心有什么机关,因为他们也怕遭到暗算,东看看西看看,但是都不敢进屋,后来就走了。

  主持人:古宅里暗藏着什么机关,竟然连猖獗的日本鬼子都惧怕三分。古宅主人的后代经常说,宅子没有机关,却有玄机。那玄机藏在哪?当年这位宅子的主人怎么会想到修建这么一栋玄机四伏的民宅呢?

  宅子的主人名叫邱光仪,是一个当地有名的米商。过去是广东省连滩镇石桥头村的村民,自幼丧父,和母亲居住在一间茅草屋里,屋门前有一条连接珠江水系的南江河,一年南江河发大水,茅草屋被洪水卷走。为了逃命,邱光仪半夜里找来了两块门板拼凑在一起,载着母亲渡河避难。从那时起,已经懂事的邱光仪就发誓一定要建一间大屋给母亲踏踏实实地居住。20年后他终于如愿以偿。

  光仪大屋占地4000多平方米,相当于大半个足球场大。从南向北坐落有5排房屋,从东向西也有五排,这在岭南的民居中被称为五进五路的布局。小时候邱先贤就数过,大屋一共有136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房间呢?老人讲刚建的时候并没有这么多,只盖了中间那一路房子,后来子孙越来越多,房子住不下了,考虑到将来还会繁衍,就开始向两旁逐渐延伸,于是形成了现在这种格局。

  那时候在一个大家族中一间房子就代表一个家庭,136间房子,如果一个家庭只以5口人计算,光仪大屋家业兴旺时至少有近700人同处一个屋檐下。今年96岁高龄的林五是邱氏第五代少爷的姨太太,自从嫁过来的那天起就未曾离开过这座古宅。好几米高的围墙将光仪大屋团团围住,采光主要通过天井。整个围墙没有一扇窗户,只有3个出入口与外界相通,两个侧门,一个正门。当地村民都叫做清朝古堡。作为一栋民宅为什么要建得像城堡一样呢?

  1949年夏天,一场久旱的大雨开始降落,一时间大雨倾盆,气温骤降,人们好不欢喜。但后来大雨断断续续持续了10天之久。地上涌,天上降,南江河水位急剧上升。一场特大洪涝灾害就在眼前,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光仪大屋将面临一场严峻考验。

  邱先贤:洪水淹到二层楼,其他村的房子都淹没了,建得矮小,每次发大水的时候,外面的居住的人很多就跑到光仪大屋来躲避这个洪水。

  地处广东西部的连滩镇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雨水充沛。这次特大洪水由于大雨持续时间长,导致水位不断上升,最高时竟超过正常水位3米多。邻村的房子经受不了长时间的洪水浸泡,不是被冲垮,就是被淹没,唯独光仪大屋傲立水中。邱光仪盖的房子为何能够抵挡汹涌的洪水呢?

  汤国华,广州大学教授,对岭南传统民居情有独钟,光仪大屋独特的建筑性能把他从500里以外的广州吸引过来,一探百年古宅的重重玄机。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光仪大屋的外墙整个是封闭的,墙是用什么材料组成呢,用南方说夯土墙,材料是黄泥、白灰、砂石,用两块板扎起来夯土,夯土以后的效果就这个效果了,外表面光滑,里面密度很高,不怕水不怕撞,土也不是原来的土,经过化学物理反应以后变成熟土,已经是古代的一种混凝土,对土淹起很好的阻挡作用。


  夯土技术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重要的发明,古代许多都城的城墙都是通过夯土技术砌成,它先用木板作一个框架,然后在框架中不断倒入三合土,三合土是一种利用黏土、石灰与砂和好的泥土,通过木棒等工具把土垒实,然后再加入一部分三合土,又用木棒垒实,这样一层一层地把墙砌起来。墙砌多高,木板就夹多高。这是种在我国还没有发明土砖之前使用的砌墙技法,但一直深受百姓欢迎,不仅是因为廉价,就质地上它和砖墙甚至现代的钢筋水泥墙比起来都有它独特的优势。在专家眼里它是有生命力的、能够呼吸的墙。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夯土墙冷缩热胀现象是比较少的,所以它不容易开裂。第二个它密集度提高以后,它水就很难渗进去,水它可以防水,但是渗进去里面的水它可以通过水进去又蒸发出来,所以这堵墙它比一般水泥墙无论从抗水渗性还有防裂性都比较好。

  自小就在河边长大的邱光仪饱偿河水泛滥之苦,因此他首先考虑的是房子要有抵挡洪水的能力。邱光仪生活的村子是一个两山夹一条河流的平原地带,准确说是居住在河水的滩涂上,这里的小镇之所以取名叫连滩,就因为地势低洼,由一个个滩涂连接而成。解放前,整个小镇是一马平川,没有任何堤坝可以阻挡,所以每当河水潮涨,只能任其肆虐。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光仪大屋的布局它比较特别,为了防洪,所以前面加了一道围墙,把它围起来,一围起来以后那么整个这个屋就很统一了,就变成一个大屋。

  从围墙上还可以依稀看到当年洪水肆虐的痕迹。从这条吃水线来看,洪水显然已经超过了光仪大屋大门的高度,为何洪水没有从大门进入光仪大屋?木料结构的大门怎么能够抵挡洪水的侵袭呢?在大门处汤教授发现木门上有三道木槽,这在其它岭南民居建筑中是很少见的。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这三个坑主要什么作用呢?是用来插木板,如果洪水来的时候,它首先在最外层那个坑把木板插进去,所以它插木板的目的就是为了挡住洪水

  此时的大门似乎成了一个门闸,当洪水逐渐升高时,木板也一块一块加高,但一层木板就无能为力了,这时候门套上的第二道和第三道木槽就派上了用场。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洪水大了一层板受不了洪水的压力,做第二层板加上去,然后用泥巴把它填实,两层压力还不够,所以加第三层板,也是同样的道理,把篱笆往下压,变成很厚的板,这个挡水板足足有20公分厚,这个板是板和泥一起共同作用,所以很大的洪水很高的洪水不论水压多大可以把水挡住。

  主持人:刚才说到在广东省一个小村庄里,有一座功能奇特的古宅,不仅墙体能够防洪,大门也能防洪,那大门怎么防洪呢?它用三层木板一层夹一层地堵住。当把两层木板夹上去并用土夯实之后,其实就是一个小型的夯土墙的结构,再加一层木板就变成两个并排的夯土墙了,所以十分结实。用同样的方法把大屋的三个木门通道全都封上,整个大屋就像形成了一个类似水桶一样的城堡。外面的水是进不来了,但是,发大水时往往伴随着天降大雨,由于屋外水位高,屋内的雨水无法排出,于是内涝的问题摆在了面前。他们该如何解决呢?


  第二进门前的明堂是大屋最大的天井,也是大屋最低的地方,下雨时地面水都流到这里形成一个大水池,如果大水池里的积水不解决,外患加内忧,将会对整个大屋的安全造成威胁。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所以它采取排洪的办法,那排洪怎么排呢?它就利用当地抽水的水车,从上面地面抽水到二楼,从二楼再往外面排出去。

  为什么不一次性从里往外排呢?汤教授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大水池与围墙之间还隔着两路房子,而且围墙太高,所以只能通过两次梯级抽水,以保证大屋内不发生严重内涝。曾经对光仪大屋做过研究的吴教授对这种方法十分赞赏。

  吴教授:明朝的时候记载开封城曾经用水车来排泄积水,这个史料记载肯定是有的了,但是像一个民居它设计这么好,使里面的积水流到中间一个池子,通过它这个水车到二楼,二楼再一车,因为二楼的高度还没有围墙那么高,再车高一点儿,再通到外面去,这种做法非常巧妙。

  但是,这时井水又开始作怪,不断往上涌,平时被视为生命之源的井水在洪涝灾害时却变成了最大的隐患。

  主持人: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井水是地下水,它始终会和外面的洪水串通一气,保持一样的水位。就像这个简单的水压演示装置,这个蓄水容器相当于屋外的洪水,这个小塑料管的管口相当于屋里的水井。当我们往容器里灌水时,塑料管管口的水位也会慢慢上升,尽管管口很小,但它的水位仍然要和蓄水容器保持一致。当管口的高度没有蓄水容器高时,在水压的作用下,水就会从管口冒出来。所以井水就会往上涌,那如何控制井水喷涌呢?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他们是通过在井面压一块儿木板,很厚的木板压上以后,当时木板被井涌出来的洪水浮起来,所以它上面就利用两边的墙体开了几个洞,插两条木杠,然后再通过这两条木杠再压住一个竖的木杠,天井两边的墙体基层里使这个木板压木板使它不能浮起来。

  但是,如果积水太深,不能及时排出,万一发生内涝,那时候大屋里上百号人到哪里安生呢?

  1949年的洪水由于来势凶猛,在大水池造成一定的积水,当积水漫进一层后,大家便开始通过内部的楼梯通道从一层搬到二层居住,而且二层的房子都是互相连通的,仔细观察,二楼的每一间房子前都有两根伸出的木头,它们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如果水再深的时候,要逃走怎么逃走呢?从门出来,从门出来怎么逃呢,我们看到横条,上面铺木板,上面走,那里有一个逃生门到外面去的,里面的人都是这样,每个门口都有横条伸出来,通过搭的桥从这走。3033另外从外面运水进来,也从逃生门,这个桥送到家家户户里面去。


  主持人:据古宅的后人讲,大屋从来没有发生过外逃的事,因为屋里就有粮食,可以在二楼生活,即使住上3个月也不成问题。其实,每年都会泛滥的南江河对于邱光仪来说并不是最可怕的事,因为有坚固的围墙护着大屋。一座都城的明显标志也不过就是有一堵坚固的城墙罢了,但作为邱氏家族的族长,邱光仪还是对于大屋的安全放心不下,作为一栋民宅来说,完全可以安居乐业了,邱光仪担心的是什么,还有什么比洪水更凶猛的呢?

  清朝嘉庆年间,一群盗贼趁着黄昏潜入光仪大屋附近,准备夜晚偷袭这家让他们垂涎已久的大户人家。盗贼爬上邻居家的屋顶准备翻墙入内,可没想屋顶大宅院墙的顶端还有几米高。凿洞钻入,但墙体又挖掘不动。盗贼的行动最终惊动了敌楼上巡视的哨卫。一阵急促的铜锣声传来,吓得盗贼落荒而逃。

  叶金波广东省郁南县连滩镇副书记:这里处在几个县交界多民族(瑶族、壮族、汉族)居住的地方,朝廷的管辖有不到的地方,经常有盗匪出现。

  汤教授发现,大屋围墙的结构是明显由两种墙体组成。黄色部分是夯土墙,夯土墙以上才是青砖墙。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这里面除了一个防洪功能之外,还有一个防盗功能,如果下面用砖墙来堆砌的话,砖容易给强盗把它撬开,但是夯土墙就很难挖洞的,盗贼想要挖,抠,像手榴弹都炸不开。

  在墙顶上汤教授还发现,夯土墙的厚度非同一般。城墙上砌的砖墙其实是建在夯土墙之上的,为什么要砌这么厚的墙呢?

  记者现场:上面的夯土墙一直延伸上来,这就是墙顶了,这个墙的宽度量一下,这里还有一堵墙,加起来是73,27,刚好上面的宽度是一米厚。45厘米给人走,砖墙的厚度是27厘米,墙顶的防卫作用很明显了,让守卫的人走动。

  墙顶能够走人,就成了城墙,而且在城墙的四周都发现有枪眼,这显然是对付不速之客时所用的防御工事,为什么会设计枪眼呢,难道这里曾经发生过战斗?

  夜幕降临,一群盗贼再次光临光仪大屋,这次他们是从大屋的西边进行偷袭,由于西边附近没有房屋他们采用了云梯直接翻墙入内的办法。这时屋里的人该如何应付呢?突然敌楼又敲起了紧急的铜锣声,屋里的家丁闻声迅速赶到城墙,以墙体作掩护,从枪眼和城墙上方居高临下地将盗贼成功击退。

  敌楼是光仪大屋的报警台,它离地13米。能够窥视屋内外的动静。白天黑夜都有人看守。因此盗贼想从敌楼下手那是难上加难,剩下唯一能攻的地方就只有大门了,木材结构的大门能经受盗贼的强行进攻吗?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它有三道防卫措施,它从外面往里面来看呢,第一道它是采用岭南民居常见的竖直木栊

  木栊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一种木质的防盗门,竖向的木栊底下方上面圆,这包含有天圆地方的成分,但主要是出于实用的考虑,底下方眼不易转动,顶上园眼便于安装。木栊装好后,门框顶上再用一块横木板栓上,木栊就无法上下移动,做到万无一失。

  第二道防卫措施是一种横向的木栊,夜晚防盗时就会拉出来。当横向的木栊装好后,正好和第一道防卫措施形成了一个网格式的古代防盗门。仔细观察横向木栊用的木材都是正方形的,但做成木栊的时候都旋转了45度角,变成了菱形,这有什么讲究呢?

  主持人: 这是我们模拟的一套横向木栊子的简易模型,脚下有2个滑轮帮助移动。这样拿着时它时,木栊子中间的木棒是正方形的,感觉很平和,慢慢转动45度后,看到的是什么呢?正方形变成了菱形,我再做一遍。这样一看,在视觉上是不是有点不大舒服的感觉。最重要的是这一转成45度角后,中间木棒的厚度就发生了改变,它的厚度由原来正方形的边长变成了正方形的对角线。按照数学公式,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是边长的1。4倍,那么这个菱形的木棒抵抗撞击的力就比正方形要大,如果按力学来说,这个撞击力至少是正方形边长的2倍以上。同样的木料,由于用法不同,它所产生的威力却不一样,这就是木棒的方向旋转45度的原因所在。

  巧妙的网格防盗门之后就是第三道关卡--木门。这三重防盗关卡构成了一个坚固的防盗系统,难怪日本鬼子一时都无法得逞。屋里的人似乎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并不死心的盗贼却琢磨出了坚固的大门居然也有一个破绽,他们发现了什么呢?

  采取火攻是最令城墙里的人担心的事。因为整个宅子都是砖木结构,一旦着火将很难控制。眼看木门就要烧着。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假如这个强盗用火来烧的时候,那么你这个木门和木笼子很容易着的,烧着以后就进来了。

  火越烧越旺,盗贼的诡计眼看就要得逞。花了十年功夫盖起来的光仪大屋难道就这样付之一炬?突然,木门顶上下起了暴雨,盗贼顿时傻了眼。木门上怎会下雨?这水又从何而来呢?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主人也考虑这个问题,如果用火攻的话怎么灭火救火,所以它在这个门顶上设计了一个洞,这个洞呢可以通到上面木门套上面,木门套上面钻了几个小孔,这个小孔的直径只有1厘米,那么小孔跟上面的大洞是相通的,如果强盗用火烧的时候可以派人在上面灌水,水就沿着洞通到几个小孔去,那么几个小孔就变成水下来之后会变成一个水幕,那个水幕可以把这个火熄灭。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光仪大屋周密的防盗防卫系统最终让盗贼无计可施。

  吴庆洲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我到全国各地考察像这么一个民居大屋恐怕也是罕见的,具有这些功能集于一身。

  主持人:一座房子能够同时做到防火防盗又防洪,这就是光仪大屋的匠心独到之处。想到一句话来回应一下,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尽管在我国民居建筑中还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民间住宅,但光仪大屋各种玄机的设计,多少让大家看到了另一种民间智慧在闪光。

责编:走近科学

1/1页
精彩专辑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