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龙 游 石 窟(上)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0日 16:53 来源:CCTV.com

     
    [内容速览]在距离杭州180公里的龙游县有一个小村庄,这里随处散落着许多长方形的深不见底的水塘,村里的人讲,水塘里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没有人能够解释为什么,许多人都尝试去探测它的深度,但都没有结果。突然有一天村民决定将水用水泵抽干,结果抽了十七天之后,却发现是一个巨大的石窟,这到底怎么回事?这些神秘的石窟,是采石场?仓储库?还是藏兵洞?一时间众说纷纭,《遥远的秘密——龙游石窟上》将为您揭开这个谜团。

  龙游,古称姑蔑,曾是春秋时期的历史重镇,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一度沉寂,直到公元1992年一次震惊世界的偶然发现,重又使得世人再次为它驻足流连。

  在距离杭州180公里的龙游县,有一个叫石岩背的小村庄。在这个村子里随处散落着许多像这样长方形的深不见底的水塘,村里的人讲,水塘里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每一个孩子记事时起它们就在这儿,连村里最老的人也无法说清它们从什么时候起就存在了。

  石岩背村村民1:爷爷的爷爷他们都不知道。

  石岩背村村民2:我爷爷也不知道。

  石岩背村村民3:里面的水是很深很冷的。

  石岩背村村民4:水很深这个塘。

  石岩背村村民5:听老人说四两重的,线放不到底的。

  他们还尝试用竹竿等其他方法测量,但都没有结果,老人都说这是些深得没有底的无底潭,没有人能解够释清楚为什么,这样便有了许许多多的传说,而且越传越神奇。

  石岩背村村民:有个老人家大概100多岁,现在已经死了,他讲,在15、6岁的时候牵一头牛,在这个地方看到一条鱼没有鳞的,我们就觉得是野鱼,嘴巴张开有簸箕这样大。

  传说归传说,他们确切地知道这些水塘曾是竹林禅寺的放生池,座落在凤凰山上的竹林禅寺香火很盛,历代的僧人都有养鱼放生的习惯,所以池塘里面有很多的鱼,有的人还抓到过。

  石岩背村村民:那个鱼很大,我小时候钓鱼,最大的要钓到20多斤重。

  他们在水塘里洗衣、取水,池塘一直像不变的四季轮回一样陪伴着小村的人们。但也一直没有谁试图潜入水底去参破这些谜一样的水塘。

  吴阿奶,是石岩背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五岁时差点被洪水淹死,七岁时险些让狼吃掉,死里逃生的经历使他对很多事情充满了奇思妙想,他对这些神秘的水塘一直很有兴趣。据他说这是村里面最大的水塘

  吴阿奶:这个潭的水面大概是有2500平方米。

  记者:像这样规模的潭,周围有多少个?

  吴阿奶:里面那么大的有好几个,但是洞口没有这个大。我们小时候,老人祖祖辈辈传下来都说是无底的,我们洗澡、玩水,喜欢到这里面玩,为什么呢?那个夏天这里面的水很凉快的,很冰的,都喜欢到这里面玩水的,所以老人看见了都要骂的,这个潭是无底的,如果掉下去,钻里面去钻不出来的。

  今年55岁的吴阿奶,没上过学,也不识字,但他却是村里唯一一个大学生的父亲,争强好胜、不服输的性格使他容易做出一些让人刮目相看的事情,就在几年前,他参与并经历了一件大事,这让他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更加没有白活。

  1992年,一直想改变自己命运的吴阿奶和村里另外三个村民一起,突发奇想,对村里那些深不见底的水塘打起了主意。


  石岩背村村民邓寿富:当时我的家跟那个老毛的家,都住在这个洞边上,听以前老人说,这个洞是无底潭,但我们都不知道下面有多深,所以我们想,把这个洞抽干,看看里面有多大,如果大的话,我们就可以搞旅游开发。

  吴阿奶:我们也可以卖便宜点,一元 5角的门票,我们也可以开发利用。这另一个看法呢,也有点想抓鱼。

  石岩背村村民陈龙根:还有我们庙里的玉石菩萨,可能扔到这下面,我认为给它拿上来,就能得到很多的钱。

  为了这些目的,四个人开始行动了,借来抽水机开始抽水塘里的水。

  第一天

  石岩背村村民毛荣贵:那时是白天,那是1992年6月9号,我们抽这个水的,一两天水那水还不下去,我们以为说,这个水,是外面流进来的。我们加了水泵,一台、两台水泵,后来加到四台水泵,就抽下去了。

  第五天

  陈龙根:第五天,水浅下去了,一天天浅下去了,我们都觉得这个洞越抽越大,都觉得心里很高兴,肯定马上要抓上鱼了。在抽到大约三分之二的时候了,下面打上来水泡,一片都是很多的水泡,一些老辈人说,你们四个人要注意,可能下面有怪物,你们要注意。

  第七天

  邓寿富:抽到第七天以后,看到下面有柱子,里面看去黑洞洞的,大是很大,没有抽到底。当时我们也有点怕,怕抽不干,钱已投下去了,怕抽不干。

  陈龙根:我老婆就很反对了,我本来是杀猪的,一天30块、50块、100块都有的,我抽这个洞,洞抽开了,又没有看见什么,没找到什么,又要钱投下去,她就是天天骂。

  第九天

  吴阿奶:第九天以后,我们看起来,这下面越抽越大,究竟抽得干抽不干,还是

  不知道,这四个人就协商,定下来还是继续抽。连着,抽了17个昼夜。

  第十七天

  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里的一切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他们抽出了一个人工开凿的地下洞窟,看起来古朴、恢弘,它是吴阿奶他们希望看到的吗?

  吴阿奶:现在抽干了想抓很多的鱼,可一条都没有,四个人很灰心,从这个洞的角度看起来呢,很高兴,这个洞打得那么好,还有柱子也打得很漂亮,这四个人讲讲又气,讲讲又笑,都说有开发价值。

  接连抽了十七个昼夜,抽出了这样一个神奇的石窟,看起来,整个石洞好像一只倒扣的簸箕,足有1000平方米,20多米高,四根需要五个人才能合抱过来的大柱子支撑着洞顶,洞口就是村民们们平时洗衣打水的潭口,这些石梯一直通向地面。

  这让他们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谁造的这个石窟?做什么用的呢?他们四处搜寻,除了找到这尊无头的雕像以外,没有任何古人留下的痕迹,且正像吴阿奶他们看到的那样,水塘里的鱼一条都不见了。

  吴阿奶等人隐约感到了石窟的价值,他们决定再去抽干村里另外的六个水塘,抽出来以后发现,另外的六个水塘分别是风格各异、大小不一的石窟,而且村里有点文化的人还发现,这七个石窟在高处看是按北斗七星的形状排列的,他们更加觉得疑惑和蹊跷,不过想得更多的还是可以用这些洞来赚点钱。

  他们不清楚石窟的历史价值,为了招揽游客,曾一度把洞窟变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鬼城。就在他们险些与一份灿烂的古文明失之交臂时,有一位专家闻讯来到了这里。

  杭州师范学院区域文化与经济研究院院长周少雄:那是1997年的夏天,那时候名称叫做地下龙宫。在这么一个地下,古代人用那么一种开采的方式,挖出这么大的一个洞窟来,站在那个洞窟的底下,望着从小小洞窟里面射进来的阳光,令人感觉到一种心灵的一种震憾。

  很快被震撼的就不止周少雄一个人,大批的专家学者纷纷赶来,他们一致认定这些石窟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地下工程。

  接下来的发现,更让人震憾,在当地政府的关注与配合下,经过勘察,他们在石岩背村0 38平方公里的山丘上发现了24个这样的石窟,加上淤泥淹没在农田里的深塘,专家推测,石岩背村周边原有的石窟不下50个。这样北斗七星的说法也就被搁置在了一边。

  我国的万里长城以它的宏伟气势震惊了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同样被称为世界奇迹的埃及金字塔也以它神秘的建筑之谜令世人费解。但龙游石窟更让所有到场的专家感到了困惑,不仅用途不明,而且大胆的设计、冒险的挖掘比金字塔的谜团还要多,在古代建筑史上还不曾有过。通过细致的考察,大部分专家认为这些石窟群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第九大奇迹"。

  深埋水中的石窟群就这样横空出世了,但展现在所有人面前的却是一个悬念丛生的巨大谜团。如此庞大的建筑群,究竟是何年、何月、何人所修?用途何在?而石岩背村的村民们到底生活在一个曾经有着怎样历史的地方?当有人试图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却发现,他们无法作出任何判断。

  周少雄:当时我们就发现,这个问题,它缺乏一个诊断的条件。一个我们没有看到文献记载,所以无法进行判断。第二个就是没有一种考古实物的证明,第三个就是,它民间也没有传说,如果说没有文献的记载,也没有考古的实物,那么至少民间的传说,它也从特定的角度,可能会告诉我们某些历史的信息,说明一些它实际的来龙去脉,但是这个民间传说,据我们所知也没有。

  没有任何历史记载和实物依据,有些好奇的人开始根据洞内外的现象、特征进行种种猜想。由于洞口非常小,又隐蔽在树木草丛之中,村里有些人就提出会不会是遇到危险时用于躲避的处所,就像地道战里挖的地道?非常巧合的是,有一些专家居然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社科院考古所的杨鸿勋教授通过细心的考察和缜密的分析开始了最初的猜想,他认为很有可能是古代一个秘密的军事战备基地。

  首先他从石窟群的几何形状判断,它们一定是人工所为,那么现在所知至少24个大规模的石室,在历史上人工开凿就绝非短时间的事,但如此浩大的工程却既不见记载也没有传说,这本身就很值得思考,如果不是蓄意严守秘密的话,就决不会不为世人所知。所以很有可能是军事基地。

  接下来的发现又给他的判断提供了有利的佐证,就是石窟里的柱子非常特别,它们显然是和石窟自成一体,根据石窟大小的不同预留出三根到四根不等,或者按直线等分,或者在平面中均匀分布,重要的是得先在1000多平方米的洞中,把第一根柱子的位置定下来,再确定其他柱子的位置,这就要求地下定位、垂直定位非常准确才能规划出第一根柱子的位置,稍有偏差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古人的测量工具无非就是罗盘和线坠等简单的工具,他们如何做到如此精确呢?当科研人员用最先进的方法进行测量时,竟难以置信地发现,石窟的柱子在定位,数据的计算等方面非常的精确。

  此外他们还发现,柱子的形状也比较奇特,一边是方的,一边却是三角形的,这一点专门研究岩石力学的杨志法教授也发现了。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杨志法:这柱子太特殊了,像我们脑子里认为,柱子不是方的就是圆的,但是绝没有想到,它这个像熨斗的底,他们当地叫鱼尾形柱子。还发现几个问题,一个是柱子顶上有一个柱帽,或者叫柱托,或者干脆叫斜托,因为我们职业的敏感,我们马上判断这个肯定是力学上有利于稳定的,不光是美观,当然它很漂亮,除了这个以外,还有在力学上非常之合算。

  杨教授他们讲,当地的地质构成主要是白垩纪的红砂岩,红砂岩相对于其他普通的岩石来讲比较脆弱,抗压力才是石灰岩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在这样大的洞窟里,在保证最大空间的情况下,能够让柱子最有效地支撑洞顶。杨教授尽管毕生在从事岩石力学的研究,也不得不惊叹古人的智慧。他们模拟了30种方案,但结果证明,古人的方案还是最佳的。由此也可以看出,这决不是一次草率为之的工程。

  随后的发现更让人惊叹,为了观测方便,一些人把本不相连的洞窟之间打通了,没想到原来洞与洞之间最薄的地方才相隔0 5米。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鸿勋:一个一个洞在下面互相看不到,在下面是平行的,方向一致,离得很近,最后两个石窟凿好之后,形成一个墙,墙都很平行,有一个歪一点就打穿了。开这么大的洞,那得由浅入深,由洞口近到洞口远,而且事先是有设计的,他有想法的。

  看来石窟的建造是经过了非同一般的统一规划的,由此杨鸿勋教授进一步推断说,如此浩大的工程表现出的是绝对权威者出于某种特殊需要,不惜工本的营造决心,它不是一般财团有能力做到的,所以它,非王者莫属。但究竟是谁还不得而知。

  因为石窟内没有太多可供猜测的遗存,他再次从石壁上的凿痕寻找线索,作为考古学家,最善于在细微处发现蕴藏的巨大秘密,这次他从石壁上打凿的沟槽断面发现了玄机,这些沟槽绝大部分呈圆弧形下凹,绝少有扁方凿刀所遗留的棱角分明的折凹,可以看到用铁器开凿留下的痕迹与洞窟中的痕迹有很大不同。杨鸿勋以他多年的考古学识,推测石室群可能是由比较软钝的青铜器所为,由此认为是铜器时代的遗构,从而又得出了进一步的推断。

  杨鸿勋:一推上去和铜器时代联系上的话,恐怕是东周时期,这个地方有可能是越国的,后来是越国的版图这块儿。

  范围似乎越来越小了,他通过对龙游历史的不断了解,发现龙游一带在春秋时为周天子所封的子爵诸侯国--故蔑,当时是越国近在咫尺的友好邻邦。到了战国时期,姑蔑成为越国的附属国,而在铜器时代晚期的越国又恰有这么一段特别值得注意的历史。

  2500年前,在越国和吴国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越国战败。吴国征服了越国以后,越王勾践受尽了屈辱。归国后他发誓要秘密备战讨伐强大的敌人。

  杨鸿勋:他要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他要极其在敌人占领他国土的情况下,他移居到邻国外边偷偷地在这里,他可以搞军备,这在正史上都有记载。

  据《史记•勾践世家》中的记载,越王勾践曾卧薪尝胆,秘密备战,另据《越绝书》记载,他还曾在山中修建石室。但究竟在何处秘密打造兵器以及藏在何处的山中却一直是个谜。因此,杨鸿勋教授推测,2500年之后在龙游发现的这些极其秘密而隐蔽的地下石窟群就是勾践伐吴的秘密战备基地。

  但是看起来非常合理的推断,却遭到众人的质疑,如果是军事基地,石窟为何只有一个出口?如何采光?大量的石料又到哪里去了呢?一时间疑窦丛生。难道不是军事基地吗?

责编:走近科学

1/1页
精彩专辑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