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奶牛村”雷击之后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8日 11:04 来源:CCTV.com

     
    [内容速览]一个国家扶贫项目进驻小山村,发展奶牛养殖,但是没想到4年来,养牛场竟然遭遇8次雷击。十几头奶牛被击死击伤,养殖户因此债台高筑。奇怪的是,奶牛死伤严重,但和奶牛朝夕相处的农民,却没有一个人伤亡,奇迹般的躲过一次次雷击。为什么雷电专门跟奶牛过不去呢?为什么专劈奶牛,却从不伤人呢?记者连同气象专家深入调查,终于揭开谜底。

  主持人:观众朋友,你们好,欢迎收看《走近科学》。 就在前不久,在保定市阜平县的一个小山村,一个国家级的扶贫项目奶牛场建起来了,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4年之间竟然遭受了8次雷击,先后有6头奶牛被击死,十几头奶牛受伤。但是,近在身边的村民却奇迹般的一次次躲过雷击,安然无恙。雷电难道长了眼睛吗?为什么专门跟奶牛过不去呢?

  从保定市驱车,一直向西200公里,就来到了阜平县的海沿村。这里属于太行山脉,山高草密,人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海沿村是一个贫困的小山村,人均年收入还不到600元。2002年,国家扶贫项目——幸福工程落户海沿村,政府投资,村民贷款,买来了500多头奶牛,建起了公司,发展奶牛养殖,当年就取得了可观的效益。一时间,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觉得海沿村从此有奔头了,穷帽子就要摘掉了。

  但是,谁也没有料到,一个灾难,正在悄悄地逼近。2003年5月12日,那天中午,十几个村民把自己的奶牛,赶到挤奶大厅里,准备挤奶。屋外下着大雨,传来隐隐的雷声,可大家谁也没有在意。就在这一刻,突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

  海沿村村民 范老四:我以为是一条火光,一条线,这样就过来了,到上面那个地方,从那个奶厅直接就过来了,一拐以后,就是雷声。有人大声喊,电着了,电着了。我这个牛也电了,我赶紧跑过来看,是倒着的,有起来的,有没有起来的,有卧着的。

  这道闪电过去,36头奶牛齐刷刷的被击倒了。不过,侥幸的是,雷击过后,检查发现,奶牛除了受到惊吓,没有伤亡。而挤奶的村民,也都安然无恙。村里的老人们讲,在海沿村,有过树木遭雷劈的事情,但是还没有发生过雷电击伤人畜的事件。大概,这次的雷击只是偶然吧?村民们这样安慰自己。但是,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到了第二年,噩梦又重演了!雷电竟然再次光顾海沿村。更大的灾难降临到村民赵玉家里。


  海沿村村民 赵玉:天气阴着天,就是刚把那个饲料、草添好,把牛夹在那个夹子上,那个我放完水以后出来了,出来天上就轰隆轰隆有雷声,忽然咔碴一声,就在上边,牛在架子上就倒了,三头大牛就倒了,两头小牛蹭就跨出去了。喊人过来了,三头牛都死了。

  这三头奶牛,是赵玉求亲戚、靠朋友,再加上村里的项目贷款,总共凑了3万多块钱买来的,是全家人的命根子。一年来,经过精心的喂养,奶牛长势喜人,产奶量也大大增加,别人家的牛一天产十几公斤奶就不错了,他们家的奶牛每天都能产几十公斤奶。眼下,三头牛又都怀上了小牛,离产期只有一个多月了。突然间,一个炸雷,就让他们全家的希望化为了泡影。

  海沿村村民 赵玉:他们那个就是肚子里面的牛都有八个月了,好几年,白养了两年多,这么一下,天灾人祸,一下什么也没有了。

  赵玉的母亲 张光荣:我心疼得,我现在我都想哭,想起来都哭。本来家里就穷,想起来就特别难受。


  伤心之下,赵玉不再养牛了,去了外地打工。但是,雷灾并没有到此终结。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每年都有奶牛被雷电劈死,海沿村的奶牛养殖遭到了重大打击。不过,说来也怪,那些和奶牛朝夕相处的村民们,却都安然无恙,奇迹般的躲过了一次又一次雷击!雷为什么专门劈奶牛呢?

  海沿村村民:牛都有牛毛,一扑楞就有火花。那是不是静电把雷给招来了?

  海沿村村支书 袁龙:有的迷信的说法,认为说这可能是这一家是点背,就是这个想法,或者是这个,牛造罪了,要击它。

  主持人:本来村里建这个项目,希望能帮助那些贫困户,能摆脱贫困,发家致富。但是没想到,辛辛苦苦,人力物力投入的不少,到头来,一场天灾,让这些农户不但没有实现致富梦想,反而债台高筑,比以前更贫困了。海沿村的村民,一时间人心惶惶。当然,牛毛的静电招雷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其实,雷电本身就是静电的一种空气中的气流运动,造成云层的摩擦,就会聚集不同的电荷。云层不断增厚,电荷也不断增加,到了一定程度,就会穿过空气放电,这就形成了雷电。牛毛上的静电,是因为天气干燥,牛皮绝缘度增加,造成体内的静电荷不断增加,而导致放电。一个是阴雨时节的天气现象,一个是空气干燥的放电反应,二者风马牛不相及。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奶牛把雷给招来了呢?

  无奈之下,海沿村向市县气象部门汇报了雷灾发生的情况,市气象局非常重视,对阜平县历年来的雷灾事件做了统计。但是,他们惊奇地发现,海沿村的雷暴日并不多,相比周边的村子,还是比较少的。那为什么别的村子没有这么多的雷灾呢?为什么奶牛会招雷劈呢?难道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天灾一次又一次的降临海沿村,而束手无策吗?

  海沿村村支书 袁龙:关于雷击这个,当时我们也采取了一些办法,主要办法就是在下雨的时候,我们停电,把电先停掉,防止机械、人、先问题,但是我们还是无能为力,还是无能为力,因为我们这个方面的知识非常的缺乏,也不知道怎么办。

  保定市气象局派防雷中心主任孟德东,来到海沿村进行调查。首先,他们对海沿村的地质条件和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测量。结果发现,海沿村两面环山,像一个小盆地。东北和西北各有一个风口,容易形成上升气流爬坡,造成电荷聚集,而招致雷电。但是,为什么雷电不会落在山头上呢?孟德东在两面山坡和养牛场分别取土,通过专业仪器进行土壤电阻率分析。结果发现,养牛场属于粘土,电阻率比较低,而山体的土质属于沙土,电阻率比较高,不容易落雷。

  保定市气象局防雷中心主任 孟德东:雷击它有选择性,打雷落在哪它有选择性,有一定的规律。总的来说,它是落在地下水位比较高,土壤电阻率比较小,就是它这个电阻最低。放在通道阻抗越低,它就越容易招雷,这个地方,水位比较高的地方,往往就是地下水的露头,土壤电阻的特别小的土壤层。


  在对周边环境踏勘的时候,孟德东还发现,离海沿村400米,就是海沿水库的大坝。海沿水库是80年代建成的,水面比较大,对整个地区的小气候环境影响比较大。而且水库堤岸比较高,造成海沿村的地下水位偏高,这就造成土壤电阻率的进一步降低,更加容易招雷。海沿村背山靠水,本来应该说是一个风景秀丽、得天独厚的好地方,但恰恰也是雷电喜欢眷顾的风水宝地。那么,为什么雷电不会落在民宅,而偏偏盯上了牛棚呢?

  保定市气象局防雷中心主任 孟德东:养牛场这个部位,它处在一个干河床,又比较开阔,这个河床的下边地下水位比较的高,这是容易招雷的。而村子里头总体来说,而树比较多,这个民房被雷直接击中的可能性小,要比养牛棚要小。

  难道是牛棚所处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了“雷击地”吗?但是,村民们整天在这里,照顾奶牛,形影不离,甚至在奶牛被雷击倒时,也在旁边,却从未有过人员伤亡。这又该如何解释呢?孟德东来到奶牛遭雷击的现场,认真勘察后,终于观察到一个被忽略的现象。挤奶大厅的屋顶全部是焊接的铁架子。而大厅内和各家的牛棚,为了防止奶牛乱跑,都采用了钢铁结构,建起了铁栏杆。在喂牛和挤奶的时候,都用铁栏杆圈住奶牛。难道这个铁栏杆,就是引雷的罪魁祸首吗?

  保定市气象局防雷中心主任 孟德东:因为奶牛吃料是被锁在那个铁栏杆上,奶牛跟铁栏杆是直接接触的,所以打雷的时候,这个铁栏杆又感应出一个高电影,这个高电影直接通过奶牛的脖子,通过奶牛的脚,就对地释放了。所以奶牛就可以击中了。所以打雷的时候,人直接去接触这个铁栏杆的机会很少,所以目前还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

  主持人:自然界有三种雷,第一种叫直击雷,就是雷电直接击中物体;一种叫球形雷,就是球形闪电,是伴随直击雷产生的;第三种就是感应雷,它一般在金属结构上才会出现。打了个雷,在金属导体上就形成了感应电流,这些感应电流就会顺着金属导体传送,造成物品损坏,甚至人员伤亡。海沿村的奶牛就是被感应雷击倒的。一个雷打下来,尽管没有击中牛棚,但是在铁栏杆上已经集聚了很高的电压,这个时候,正好牛被锁在栏杆上,牛脖子直接接触铁栏杆,电流就通过牛脖子走遍全身,通过牛脚流向大地,所以牛就被击倒了。但是,据村民们说,他们同样也遭到了雷击,只是麻了一下,没有一点问题。一头成年奶牛的体重有上千斤,比人要重得多,体型也大得多,抗电击的能力也更强。这么小的电流,连人都没事,能击死奶牛吗?

  孟德东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但是,没想到,他又听到一个奇怪的消息。村民们说,当奶牛被雷击的时候,他们同样也接触到铁栏杆,但只是手脚发麻,并没有生命危险。也就是说,击死奶牛的雷电,并没有放过村民!只是电流变弱了。同样的一个雷,为什么打在牛身上,和打在人身上,有这个大的不同呢?

  海沿村村民 赵玉:当时我是摸那个铁架电了一下,我一看牛击倒了以后,我就马上过去,一摸哆嗦了一下,我被电了一下没事儿。

  孟德东注意到,村民在喂牛或者挤奶的时候,经常穿着胶鞋。胶鞋的鞋底绝缘性好,可以防止电流的传导,但是在身体遭到雷击的时候,绝缘体的鞋底,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反而会因为接地不畅,造成电荷聚集,形成更大的伤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电流变小了呢?无意中,看到挤奶村民的站立的姿态,让孟德东恍然大悟。


  保定市气象局防雷中心主任 孟德东:我们有一个跨步电压的概念,跨步电压就是在地面上面,0.8米距离上的电压,这是跨步电压,跨的步越大,这个电压当然就越大,牛的这个前腿后腿之间,跨的距离比人要大,所以人接受的这个电压,这个跨步电压比人要大得多,可能是人接触的两倍甚至三倍那么多。

  跨步电压就是雷电传入地面,在雷击点附近的电压比较高。在附近行走的人,两脚之间就形成了电压差。根据人的平均电阻率,再加上每个人的步伐一般都在0.8米左右,如果雷雨时节,人大步奔跑的话,跨步大于0.8米,就会突破承受电压的极限,造成电击事故。而一头成年奶牛前后脚之间的距离达到2米,远远超过了0.8米的距离,所以牛的跨步电压就比人要大得多。原来,是感应雷和跨步电压共同谋杀了奶牛!但是,孟德东在调查中,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细节。

  海沿村村民 赵玉:当时这个牛,都是在夹子上弄都弄不出来,都是跪下来了,那个头在夹子里面夹着,没法弄。是击在下面那个铁管,不是叫铁架子吗,雷击在铁架子上,那三头大牛是夹着它动不了,结果两头小牛它能跑,这个夹子夹不住它,它能跑,它跑了,三头大牛跑不了,是被电死的。

  孟德东还注意到,被雷电击死的往往是体形最大、产奶量最高的奶牛,这也加深了雷灾的损失程度。难道小牛能够逃脱性命,也是由于跨步电压吗?这显然有些牵强。在仔细观察了牛栏的结构后,孟德东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在挤奶的时候,村民习惯把牛卡在栏杆中间,用一根铁棍固定好牛头,防止它乱动。但是,当雷电袭来,奶牛被击中,沉重的身体倒下去,脖子却被卡住,最终窒息而死亡。

  保定市气象局防雷中心主任 孟德东:如果群众懂得一些防雷常识的话,好多的事,这个灾难就可能发生不了。比如说奶牛被雷击中之后,怎么急救,如果是人,最好的办法,最有效的就是人工呼吸,就不要等着,等着大夫来再给你实施急救,这不行。必须是立即开展人工呼吸,可是奶牛,我们不会对它搞人工呼吸,应该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它被雷击中之后,要刺激它,就是要推一推,踢它一脚,动一动它,这就它就有可能活过来。

  奶牛被雷击的事件终于真相大白。 风雨交加的海沿村,一道闪电划过长空,在养牛棚的铁栏杆上,顿时火花四溅,四脚分开站立的奶牛,猛然间遭到雷击,无力的倒下去,但是脖子被铁栏杆死死锁住,在挣扎和哀鸣中,任凭人们惊慌焦急的呼唤,奶牛终于渐渐合上了眼睛。

  主持人:河北省防雷中心开展了农村防雷技术研究,把海沿村作为试点,投资15万元,在东北和西北的风口,安装5个避雷塔,形成了一道雷电拦截坝,降低村里的雷电密度。同时,重新设计养牛棚的铁栏杆接地,使感应雷能够迅速传入大地,不至于造成伤害。也把铁栏杆的位置变低了,使奶牛在倒下时,不会再被锁喉而死。在今后的雷暴日子里,海沿村的奶牛将高枕无忧。不论是什么样的自然灾害,只要认识了它内在的规律,就能利用科学的手段,有效地避免。即使是天灾,也不是没有办法。关键是要了解它,掌握它。感谢收看本期《走近科学》,下期节目再见!

责编:走近科学

1/1页
精彩专辑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