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速览]朝鲜半岛,北纬38度线,硝烟笼罩。面对敌人的装备优势和强大火力,一个新兵,举起手中的步枪。他能成为杀敌于无形的狙击手吗? |
情景再现当时的射击 |
原志愿军二十四军 张桃芳接受采访 |
1953年的元旦刚过,22岁的志愿军战士张桃芳随部队进驻上甘岭阵地的597.9高地,那时他入伍还不到2年。在来到朝鲜之前,他还从来没有体验过真正的战场。上甘岭位于五圣山的南麓,面积总共只有3.7平方公里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组成了整个五圣山防线的最前沿门户。
就在几个月前,联合国军突然以集束火力对597.9和537.7高地发动猛烈攻击,上甘岭战役爆发。交战双方投入了重兵反复争夺,这场空前惨烈的战役整整持续了43昼夜。
等张桃芳来到这里的时候, 597.9高地已经不是原来的模样了。事实上,从1951年开始,交战双方就在朝鲜中部城市开城郊外的来凤庄坐到了一起,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停战谈判。
阵地对面的联合国军,拥有着我方根本无法匹敌的装备优势和强大火力,志愿军阵地上任何风吹草动,随时都有可能招来对面炮火铺天盖地的倾泻。
为了有效的牵制、打击敌人,张桃芳所在的部队进驻597.9高地之前,在横贯朝鲜半岛的北纬38度线,这绵延200多公里的战线上,就已经活跃着志愿军的狙击手们。他们潜伏在任何可以藏身的敌方,等待着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机遇,随时猎杀任何暴露目标的对手。看似平静的山野,每一刻都有可能爆发出突如其来的杀机。联合国军官兵们甚至将志愿军活动的阵地称为“狙击兵岭”。
但这些狙击手们并不是全都经验老道,像张桃芳,几个月前,他在部队的射击测试中的成绩仅为3发子弹0环。但是谁也不曾想到,就是这个在打靶中险些被淘汰的新兵,竟然在几个月之内就一跃成为志愿军中的狙击之王。
当年张桃芳所使用的是苏制1944式步骑枪。步枪口径 7. 62毫米,弹头初速 820米每秒,射程1000米,由5发固定弹仓供弹,全长为1020毫米,枪管长为520毫米,枪重为3.9千克。
这是张桃芳到达上甘岭战场的第18天,他第一次登上狙击台。天色还没有大亮,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火药气息,侧耳听一听,远处似乎能听到伤者正在发出垂死的呼声。
从1952年开始,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敌我双方形成了局部对峙。装备上的劣势使得志愿军在阵地战初期处于下风,但他们凭借着灵活的战术和无穷的创造力,在世界上首次将单兵进行的狙击作战改进为一种群体性的、带有战略性色彩的作战形式,即“冷枪冷炮运动”。这种战术和其他阵地防御作战手段结合后,产生了巨大的威力。
入伍还不到2年的张桃芳刚刚来到前线就上了狙击台,正好碰上正南无名高地上的两名敌军。他忘记了移动目标要有提前量,结果这次他没有击中目标。
第二天清晨,张桃芳早早地趴在了狙击台上。对面阵地上静悄悄的,张桃芳心中不免有些焦急,第一天的失利的确让他心中有些扫兴。他耐心地等待着,然而,对面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目标终于出现了。张桃芳一下子兴奋起来,他稳了稳心神,开始瞄准。运动目标最大的射击要领是提前量。朝鲜战场多山的地形让提前量的估算极为复杂。狙击手必须考虑到山地的坡度,对手的高度,结合目标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确定瞄准点。所有这一切必须经过多次的磨合训练,才能达到枪人合一,百发百中的境界。
张桃芳称得上是一位天生的狙击手,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里,他神速地适应了自己的角色。2月10日,张桃芳击发9次,射杀敌军7名,成绩超过了所有老狙击手。在30多米长的7号阵地上,张桃芳一共有五处射击位置,中间以交通壕衔接。1号,2号,3号,4号为明点,位于地表阵地。5号为暗点,位于坑道内。1号,3号位于阵地两端,分别关照西南,东南无名高地,同时也可以呼应到正南无名高地。2号,4号,5号关照正南无名高地。这样,狙击手各个位置之间不断变换位置射击,并可以随时沿交通壕撤回坑道。
这一天清晨,天色刚刚放亮,张桃芳悄悄潜入4号狙击台,经过数天来的观察,张桃芳已经对对面阵地的情况相当熟悉。很快,张桃芳发现了目标,几个值勤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开枪之后,他发现敌人没有倒下,炮兵观察员用望远镜一照,原来那是假的,可能是穿着衣服的假人。
张桃芳迅速转移到2号位置,大约一个小时过去,忽然一个军官打扮的人闯入了张桃芳的视野。出来以后,噌的一下子,就藏在草人的后面。他果断射击军官真的倒下了,草人的还站在那儿不动。
对于志愿军的狙击战术,对面的联合国军显得颇为无奈。他们大大减少了阵地表面的活动,因为谁都知道,那种做法无异于自杀。没有人敢轻易走出工事,整个前沿阵地无异于一个笼罩着死亡气息的巨大坟场。
硝烟依然在战场上空飘荡,战场上难得的寂静,连狙击手们的枪声似乎也销声匿迹了。数天来,志愿军的狙击手们一直等待着猎物的出现。但是目标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小了。狙击手失去了目标,无疑是他们最大的寂寞。
这一天,张桃芳在经过一个月的集训之后,重新返回上甘岭597.9高地。一个叫吕生堂的班长跟他反映,西南无名高地增加了一个地堡,有三四个人老在那儿转。
第二天清晨,张桃芳没有带任何武器,悄悄溜上了1号狙击台。他必须了解对面阵地最新的情况,冒冒失失下手会引来不必要的危险。在经过再三试探之后,那个人的胆子似乎渐渐大起来,他爬上了一个制高点,在向这边张望。张桃芳注意到,那个人的手中有什么东西晃了一下,望远镜,这的确是一个观察员。
黄昏时分,班长吕生堂开始生火做饭,四周很安静,一缕炊烟从战壕里缓缓飘起。烟很大,敌军的炮火一下子覆盖了他们,这一定是那些炮兵观察员在精准地报告目标方位,指挥炮兵攻击。张桃芳意识到,他必须尽快解决掉这些时刻存在的威胁,让对方的大炮失去眼睛。
有效的杀伤敌人保存自己,这是每个狙击手面对的问题。中国军人能用简陋的武器战胜对手的大炮么?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责编:常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