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农民日报]刘先林院士:一个花小钱干大事的大家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7日 10:54 来源:农民日报

  “妈妈说我的微笑会给人带来快乐。”他说,微笑是我事业成功的原因之一。与他交谈,他的乐观向上通过那精致的微笑感染你。

  “您有没有特别难的时候?”

  “很多时候会遇到很难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身体不好时,会有放弃的念头,但每当这时,前方就会出现一个新生儿在向我招手,我就下决心要走过去……”他眉头微蹙,厚厚的镜片后面眼睛眯起凝视前方。

  我们无从考证他有过多少次这样的时候。但从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一个测绘科研工作者,他一直追随着时代的脚步,锲而不舍地将一个又一个亲自经手研发的国产测绘仪器———1985年获国家进步三等奖的数控测图仪;1992年获国家进步一等奖的解析测图仪;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数字测绘体系关键技术集成……从实验室推广到用户,进而将一个个进口货挤出国门外,让一个个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走出了国门。

  他,河北无极县人,中等身材,清瘦,鹤发童颜,眼睛会笑;他的裤脚一高一低;休闲的黑皮鞋前端自制了许多小孔,据说冬天也穿着,为了防脚气。别人还说,他因为这身行头经常被拒进“衙门”。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68岁的刘先林。

  花小钱办大事是他最大的乐趣

  “我最大的乐趣,就是花国家少的钱,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这是我终身奋斗的目标!”。采访刘先林院士,他常说这句话。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曾经买了相当数量的6万美元一台的测绘记录仪,这种近乎淘汰的产品或不能用,或经常坏,修一次动辄要上万美元。“看到这样的现实,我就觉得如同是鸦片战争后白花花的银子在继续外流一样,责任心不允许我听之任之。”

  几十年来,他的科研成果让我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结束了。据估算,由此为国家节省资金2亿元,创汇1000多万元。拿他研制成功并在国内占有率达60%的JX-4解析测图仪来说,国家投入的科研经费仅80万元,而它实现产值1.6亿元,税收近3000万元。

  2002年,63岁的他又瞄上了外国测绘仪器在我国“肆虐”的一隅———进口数字航摄仪,一套卖到1600多万元,国内正不断进口着。作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刘先林申请到了160万元研发数字航摄仪的经费。缺口不小,他一边攻克技术难关,一边想办法筹款……为掌握第一手资料,2006年在四川宜宾,他拒绝别人的劝阻,亲自登上连密封设施都不具备的“小蜜蜂”飞机,一飞就是40分钟……

  “今年,数字航摄仪研制成功,已经卖出一台,价格是进口的四分之一。”刘先林说得很轻松,仿佛在述说一件很平常的事。据了解,目前他主持开发的测绘仪器某些指标已经超过国外的产品。

  两院院士、测绘专家李德仁这样评价刘先林:作为科学家,他是拿小钱做大事,而不是像现在一些人拿大钱做小事,或拿了钱不做事。

  不修边幅的奇才奇在哪儿?

  刘先林研究的测绘仪器囊括光、机、电、航测、电脑等多种学科,他样样很精通。

  他不修边幅是一定的,那天电视台采访他,他穿了件天蓝色的纯棉T恤。“您这件衣服颜色很好看。”“原来是白的,和别的衣服在一起洗给染了。”他回答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祖勋和刘先林是武汉大学上下年级同学,目前和刘先林在测绘仪器市场是竞争对手,他说:“刘先林是不修边幅的奇才!”

  “与你们合作,有些专业,刘院士是不是会向你们请教?”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官辉力把手一挥说:“不,他在各方面功底都厚得很,是他指导我们!”与他共事多年的计算机硬件高手刘宗杰说,老刘是学软件的,可许多硬件的问题我们解决不了,他能解决。

  李德仁院士和刘先林是大学同班同学,他说,刘先林在大学担任学生会文化部部长,黑管吹得特别好,有一年他用了一个暑假学了小提琴,居然就能上台演出。学校开舞会,他不会跳舞,但他又吹黑管,还敲鼓,一会儿又拉琴,给大家伴奏。

  1980年他被派到外语学院脱产学习英语。大学他是学俄语的,最初他连26个字母都念不全,可结业时他考全班第二。目前他的英语水平是国家科学测绘科学研究院少有人能及的。

  刘先林的确有才,但他的才华,更在于在人们都不经意时,他有把握学习、积累知识时机的“心计”。

  23岁的刘先林毕业没多久,就花102元买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在那里拆了装,装了拆。那时他的月工资是54元。好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是叫‘8402’。”刘先林至今还记得那收音机的名字。

  1969年,国家测绘总局被撤销。刘先林被下放到河南正阳县五七干校。

  “他可是我们拖拉机班的支柱。”与刘先林同在干校呆了3年的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审丘富科说,我们班5个人没有会搞拖拉机的,有一个当地的农机员作指导,可到最后,许多问题是靠老刘解决,他常在机器下钻出爬进,身上总是油乎乎的。干校有几台“趴窝”的收割机,老刘看着书修好,帮当地的老百姓收麦子。干校没电,但有一台废弃的柴油发电机,又是老刘把这机器鼓捣得发了电。

  1971年,刘先林被分配到石家庄第一汽车修理厂干钳工后又做电工,在这里他学了数字电学……

  上世纪90年代初,科技部有一个意大利合作项目,与刘先林竞争的是中科院、北大,论条件刘先林所在单位不如人家,但竞争的结果他胜了。原因就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要把房屋硬件搞定,只有刘先林接受了这个近乎苛刻的条件,而且实现了。1995年,他从课题组组长一跃成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院长。不少科技人员不愿干行政工作,他却将行政与科研搞得相得益彰。

  音乐、机械、电学以及行政等等,刘先林触类旁通乐在其间,为今后的科研积淀着。

  “您在农村和工厂时,想没想到测绘?”

  “没有。”

  “您那时学的机械、电学知识对您日后的科研工作是不是很有帮助?”

  “是的。”刘先林是1957年考上武汉测绘学院的。他说,报考航测专业是受“航空”二字的吸引,上学后,学习中几何用得比较多,我中学特别喜欢几何,后来就越学越有兴趣。

  幸运总是光顾那些能够把握幸运机会的人,老刘就是之一。

  “拘与不拘之间”彰显的人格魅力

  刘先林院士的夫人刘惠说起丈夫“言简意赅”:不拘小节,又拘小节。刘先林正是在这“拘与不拘之间”彰显着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许多人说刘先林不像院士。或许在他当院士之前,人们也说他不像个大学毕业生、高工。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老刘”。

  说他“不像”的一个显著标志之一,就是他那辆三轮车。刘先林对记者说,他对三轮车情有独钟———三轮车能装货带人,经改装还轻便。一有空儿,他就蹬着三轮和老伴去香山玩,他拉一会儿老伴,老伴拉一会儿他。

  李德仁院士至今还记得,他结婚时,是刘先林用三轮车帮他把东西从三里河运到张自忠路的新房。

  1983年刘先林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他骑着三轮到“人大”交照片,被门卫拦下……

  后来,科研成果给刘先林带来了经济效益,三轮车换成了小汽车。原科技部遥感中心主任郑立中说,每次来科技部开会,会结束后刘先林都会问她,要不要搭一段车?一点院士的架子都没有。

  走进刘先林院士的办公室,一张用了十几年的桌子,桌面中间已油漆斑驳,一把铁制框架上七合板面的椅背和座面上连油漆都没有了。“条件太好了不容易出成果。”他对要改善他办公室面貌的人说。

  刘先林目前每年只从科研成果中提取40~50万元作为自己的工资,研究院的工资他分文不取。他在三所高等院校担任客座教授,但每年30多万元的报酬他都让学校设专门账户用于科研和资助困难学生。他对记者说,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够用就行了。

  他歉疚,自己为家的付出太少,老伴的家庭负担实在不轻。为减少退休在家老伴的寂寞,常带老伴一起出差,可来回的飞机票他坚持自己掏腰包。

  在目前盛行请院士“充门面”出席这会那仪式的风气下,刘先林不在其中。可为了推广科研成果,用户请,他会尽量去的。“尽管有些会意思也不大。”他说。

  两个儿子小时候父亲照顾他们的机会有限,但他们都认为,只要学习遇到问题,爸爸独特的帮助会立竿见影。

  老刘很有能力,但从不独断专行,他愿意倾听意见。与他共事的人都这样说。

  精心打造“一队一系”成长

  刘先林对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他曾答过个测试题,结论是,他是个善于聚财的人。事实印证了这一点———为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1989年,他积极推动单位成立了北京四维远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当时他对进入这家公司的年轻科研人员说,跟着我干,保证将来都能有自己的车开。他没有食言,当初和他一起进公司的20多人,现在都开上了自己的车。

  更重要的是,十几年来,作为董事长的他,让“四维”公司成为了一个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产品推广一体化的科研实体。

  刘先林说,科研成果要实现产业化,必须依靠企业,用企业机制去推广产品。他又认为,产业化能否实现,重要的在推广,比重占90%,实验室科研只占10%。

  为铲除推广路上的拦路虎,他们使出浑身的解数———追求更人性化的设计;产品先使用后收费;产品软件升级换代免费;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

  测绘系统也给予了他积极的政策支持:用户买一台国产测绘产品给费用不等的补助。

  服务客户,老刘常是放弃优越的住宿,就近住在工作地点附近房租仅10元的招待所,有时干脆就住在办公室……

  “1989年底,‘四维’的JX-3测绘仪运到后,我们到处找刘先林,结果他像个工人一样在那里调试机器。”陕西测绘局数字化队队长翟群英感慨道:“没见过这样的董事长!”

  刘先林的手机24小时开机,客户的问题他从不怠慢。

  71岁的周祚域高级工程师退休后,又被“四维”返聘为推销人员,他说,老刘让公司人员各尽所能,各尽其才。老刘善于发现并赏识公司学历不高但很有建树的年轻人。

  “四维”公司研究员龚循平说,公司完全可以用自己的产品发展生产,可老刘说,我们的目的不是赚钱,不能和客户抢饭碗,要始终坚持研发的宗旨。他说,在老刘手下干,能干就绝对不会吃亏,更不可能想什么歪的邪的。

  在刘先林看来,参加如“863”这样的国家项目,比资金更具诱惑———他不仅是个科学家,也是个谙熟经营之道的企业家。

  刘先林目前是首都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的客座教授。

  “2004年刘先林院士入主我校,使学校的学科建设加速度发展,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一步到位,可招收本科生,今年,还获得了硕士授权。更重要的是,通过刘先林给我们带研究生,使我们的教学队伍水平提高很快。”河南理工大学测量学院院长郭增长说,今年学校投入400万元和刘先林院士共同开发项目。

  山东科技大学的刘磊目前是刘先林的博士生。去年,由于经验不足,在开发一个科研项目时使公司损失了30多万元。“刘老师顶住各种压力,为我‘说情’,并鼓励我不要背包袱,说年轻人失败的经历是总要有的……”小刘被感动了。去年他光是火车票就有102张,他说,他竭尽全力已经为公司挽回了损失。

  “一个厨师做一辈子的菜,没有人吃,人们会觉得奇怪。可为什么一个科研者的研究成果,一项不被用,却不觉得奇怪!”刘先林的思考深入浅出。

  他讲了他每次创新的体会:一个个问题在脑海里积淀,有时是早上一醒,有时坐在公园的椅子上摇晃着,突然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创新不是在书本上找到的,也不是主动想出来的,是等待它的出现。于是,只要公司员工一有这样的“出现”,公司将马上给予资金的支持。

  刘先林院士带出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研发队伍。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一个资源共享的科研创新体系正在形成。而这“一队一系”的建设按照刘先林的思路发展,必将产生出一个全新意义的创新建设方式,为丰富和完善我国科研创新体制建设作贡献。

责编:常颖

1/1页
精彩专辑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