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我的抗大》第三集 激情陇东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7月31日 09:41 来源:

    解说:1943年5月,新组建的抗大7分校在延安短暂学习了两个月之后,由于胡宗南准备进攻延安,形势顿时紧张起来。

    

                   甘肃陇东
    中共中央考虑到抗大7分校的学员年龄普遍较小,没有战斗经验,加之延安的粮食供给不足,决定把学校转移到相对安全的甘肃陇东地区。

    解说:这时的抗大七分校在原有1千多人的基础上,加上从晋察冀来的抗大部分学校,变为了5000多人的大学校,学生年龄大小不等,文化也有差异,出身也各有不同。

    人多要吃饭,由于延安土地不多,毛泽东提出精兵减政,所有的部队,都要边战斗,边生产。而调到甘肃陇东地区的抗大7分校则是边生产、边学习。

    1943年5月4日朱德总司令为学生送行后,第二天,专门调来整顿延安散漫之风的卫戍区司令贺龙也来送行。

    同期:赵力平(原天津市农行副行长) :

    

    说首先我代表中央,欢迎你们冀中来的小娃娃们,你们来的这个目的是干什么呢?第一放下笔杆,拿起锄头开荒种地。这些知识分子可不高兴了,哎呀,我们来求学的,咱们放下笔杆,拿起锄头开荒种地。大家说,这究竟把我们当成老农的了。是来学习的,还是来开荒种地的。

    解说:大家都没有想到,从河北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千里迢迢,6个月里付出许多生命代价的艰难行程,换来的却是要离开这里去它处开荒种地。

    同期:赵力平(原天津市农行副行长) :

    艰苦的岁月 走这几个月,来开荒种地来了,有些人 闹情绪,有意见,有意见提也不行啊。到那个地方,就是艰苦的生活,你不开荒种地,吃什么啊…,毛主席还开荒种地,你不吃啊。但是学生不理解,说你得先开荒种地,然后有条件再学习。先解决吃的,住的。窑洞没有你打窑洞吧。没饭你种地,开荒种地,有饭吃你才能学习嘛。你什么都没有你学习什么。这慢慢大家思想通了。

    解说:从延安到甘肃陇东虽然只有200多公里,但当年这里都是原始黄土丘陵地带,荒草丛生,荆棘遍地,队伍行进异常困难。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首先就在这里唱响。该地曾是陕北红军刘志丹的根据地,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陇东豹子川
 一个月后,抗大7分校到达甘肃陇东,大部分学员开赴豹子川,豹子川全长20多公里,因长年战乱,当地人烟稀少,仅有两户人家,五个人,三孔窑洞。

    2007年6月,时隔63年之后,当年的学员李智盛 重返故地,但是他再也看不到当年的景象了。

    同期:李智盛(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副主任):

     

    瓦岗川这么一个地方,像瓦岗寨似的,瓦岗川,这个村子里边住下,就山上开荒了,这个深山老林里边开荒

   

               女生住过的窑洞
    解说:7分校的100多名女生住在距离男生不远的一个地方,60多年过去了,现在这里只剩下三孔当年女生住过的窑洞。而这三孔窑洞还是当年只有十几岁的抗大女生自己挖的。

    同期:李鸿彬(原北京军区69军干部):

    你看我们到了那里怎么弄了半天住这儿个破地方,连个铺都没有,还要经过我们和泥,还要垒墙,还得垒铺,还得垒院墙啊。

    解说: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没有窑洞自己挖,没有窗户,没有床铺,大家自己建。

    同期:李鸿彬(原北京军区69军干部):

    

    你看豹子川他们是二大队,我听说他们是光着身子挖窑洞。可怜到那个程度,就困难到那个程度,没有穿的,没有来源就得这么干呀,你说我们掏粪,那谁也不叫苦,那个蛆虫,那么长,我也去干过一次,在腿上蠕动,我心里也不舒服,不舒服她也感到光荣

    解说:黄土高坡修窑洞对这群来自冀中平原的小姑娘来说就像挖地道一样自然。

    同期:李鸿彬(原北京军区69军干部):

    

                女生的床铺
修了窑洞,我们还要睡觉打铺,我们这些青年女兵,吃了晚饭,晚上上山去背柴,背砍来的木棍。

    解说:窑洞修在山坡上,新鲜的树木和着泥土搭成窑洞里面的土炕。

    同期:李鸿彬(原北京军区69军干部):

      我们窑洞里站一排人,把叉打了,这个粗一点的木头,这么横着,这么一根一根的砌到一块,大头和小头砌到一块,一根根这么砌,刚打的木头湿不是弹性大吗,我们就躺到晚上要睡觉,睡睡,扑通一下子,哎呦,老天爷,这就我压你你压我,过后又说说笑笑。

    解说:住的地方解决了,抗大7分校的学生和黄土地彻底融为了一体。

    同期:李智盛(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副主任):

    

    我们就穿的羊皮,就是一张羊皮,也没面,也没有衬衣,直接在身上,毛皮,白的皮就是在外边,一看,白花花的一个白军,老百姓就说你们究竟是红军的队伍,还是白军的队伍,说你们是红军吧,你们穿得一身白,说你们是白军吧,你们又叫八路军的学校,又属于红军,这个老百姓就和我们开玩笑

    解说:响彻陕甘宁边区的《生产大合唱》的诞生地就在现在甘肃的陇东。

    

                    大生产
    抗大7分校5000多名学生为了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从到来的那一刻起,这四处望不到边的荒原就是他们要绘的丹青,而画笔就是从延安带来的锄头。

    同期: 赵力平(原天津市农行副行长) :

      一开始开荒,你像我们这么小。拿那个锄头,我就数了三下,哎呀行了。最后三下到五下,五下到七下,七下到十几下。那打包背啊,那地是生地。说其实女同志干这个不行,赶快去纺线织布去吧。

    同期:曹桂芬(原铁道部离休干部):

    

    纺棉花,织布,做棉衣,打毛衣,基本上这是主要的,像这个做棉衣,就是从纺线开始,纺了线以后的,接着就是织布,织布以后同学里头有些岁数大点的,在家里会织布,就调出来,去专门指导织布。

    解说:纺车虽然代替了课本和铅笔,但同样也能唤起他们的火热激情。

    同期:赵力平(原天津市农行副行长) :

      我们这个小孩们也比较单纯,天不亮了,都偷着把那纺车搬出去。竞赛啊,劳动模范啊,争先进,争模范呢。呜呜呜,纺线,我们一天纺一斤线都不简单了,一斤线,人家最好的还纺二斤、三斤有的是。我们那时候纺线的慢。有的那真快的。那车根本纺个不停,呼呼呼呼的。哎呀,真不简单,所以那个互相学习,上进心非常强,谁都不愿意落后

    解说:在陇东大生产运动既是一场劳动竞赛,同时也是抗大7分校能够生存壮大的重要保证。

    同期:李智盛(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副主任):

      为了找一个对手,就是很有名的三五九旅,就是当时搞南泥湾的,也就是这时开始的,三五九旅在南泥湾,一个旅进行生产劳动,在陕甘边区,再找一直队伍,就是我们抗大七分校,两个成了竞争对手。

    解说:两个竞争对手的比赛用具就是开荒的锄头。

    同期:赵黎(原中科院离休干部):

    

我们在延安就给我们发了那个镢头,那个镢头,就是这样的,很宽的,那个土也很松的,都是黄土地,都是草,我就拼命的砍,砍了以后就这么撒上种子,把土夷平

    同期:赵黎(原中科院离休干部):

     早晨,6点钟就上去开荒。干到太阳落了山才下来,下来大家吃饭,就是 糜子米,土豆就是土豆,也没有别的,那吃着饭就睡着了。

    解说:为节省时间,开更多的荒地,学员们吃饭就在山坡的荒地上。

    同期:李智盛(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副主任):

    那时候我记得有砍最多的一天,一个人是三亩七分多地,荒地,那个一镐一镐啊,砍三亩多的面积,不堪想象,我自己和我自己比,因为我自己的个子小,年龄也小,身体又瘦弱,我说实在的,我开地啊,我一天,你给我开半亩都开不出来。

    

                    开荒
    解说:开荒消耗很大的体力,而他们这时只有粗食杂粮、野菜吃,不多的一点粮食还是从外地背来。

    同期:赵黎(原中科院离休干部):

       一个月大概可能吃到两次馒头,吃馒头啊,我们在山上就都闻到味了,你想想,有的人吃馒头他不问你吃几个,他问你吃几打了,那馒头这么大,几打,一打12个,能吃多少,我吃了一打多,你想想,那个体力劳动你看看,都是十八九,二十岁的小伙子,吃的很多。

    解说:经过一年的大生产运动,抗大7分校再也不用到处运粮食来维持生存,到1943年秋天,他们基本上解决了粮食问题。

    抗大7分校把原来的荒山野岭变成了沃野良田,生活有了保证,生活质量也得到大大改善。

    同期:赵黎(原中科院离休干部):

    从44年后半年我们差不多,差不多就是一个月我们得杀个一两头猪和羊,因为我们自己喂的,我们吃的饭就喂猪,羊还有人专门放羊,还养鸡,蔬菜,那时候伙食好极了。

   

                  大丰收
    解说:粮食满堆,瓜果飘香,竟然吸引来了无处觅食的野猪。

    同期:赵黎(原中科院离休干部):

     

                  煮野菜
    有一次就叫我还有一个小孩,叫谁呢,我都忘记了,到那儿看,看粮食,看粮食有一个礼拜,我们就在那儿煮一点粮食吃弄一点野菜吃,还抢。那晚上有野猪,那讨厌的很,有一天我们就听说,就跑了好几个野猪就拱我们的窑洞。没有办法我们就啪一枪,一下子把野猪吓跑了。

    解说:抗大7分校在搞大生产运动的同时,十分注重学员军事文化课的学习,在来隆冬之前,他们以学习文化课为主,因为这些学员最终要成长起来,才能成为抗日有用之才。

    因为抗大七分校离延安相对较近,中央派遣的教员不断前来,教学力量得以大大加强。这些大多数只有小学文化的抗日青年将要在这里学习参谋、测绘、炮兵等专业性质很强的军事知识。

    同期:李智盛(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副主任):

    在抗大的学习,我自己感觉到我一生中进步最快的,文化水平提高最快的,是在抗大这几年,我因为是1942年入校、1945年毕业,整整三年,我在抗大的学习中,抗大对我的文化的提高,可以说突飞猛进的。

   

                    教材
 解说:针对当时大部分学员基础知识薄弱、文化层次不一的状况,学校调整和加强了课程设置,既要提高学员的政治觉悟,也要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使所设置的课程和当时的正规中学基本保持一致。

    同期:曹桂芬(原铁道部离休干部):

       英语,地理,历史,政治,这个全部都是按照正规的,我们当时讲的政治课,那就是说的,马列主义,社会科学这一部分。后来以后呢,像讲语文这一部分,好多是选的鲁迅全集上头,像什么润土呀,林家铺子这些,还有一些当时就是有些报告文学的,也有一些语文上的词汇方面的,也讲这些,地理大概就是讲了解放区,解放区哪块到哪是什么,有什么,就讲这些东西

    解说:学炮兵专业的赵黎绝对想象不到60多年后,他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写字,而当年他连学习用纸都没有的。

    同期:赵黎(原中科院离休干部):

    当炮兵就是测练,就是数学很重要的,那时候学习没有纸啊,那地方桦树很多,把桦树皮弄下来,直接把它叠成纸,拿上草把它编起来,一页一页的,我们在那上面写。

    解说:在抗大,他们既学马列著作、毛泽东的著作,也学鲁迅、韩愈的文章;在三年时间里他们从加减乘除一直学到几何代数。

    同期:李智盛(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副主任):

    但是这个我要说老实的话,进度来的太快,囫囵吞枣,除法还没有学好,就进入几何,进入代数,赶进度, 硬把这个课程灌输给你。当然要承认,当时政治工作思想做的好,我们这些人发奋,个个都是发愤图强,晚上点着油灯在那里看,月光之下背书,月光啊,年轻的时候,月光之下能看书。

    解说:环境艰苦,物资奇缺,教材不足,更能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同期:李智盛(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副主任):

    但是对一个人猎取知识,有朦胧的一种感觉,它给我这个人一生的影响就是说,知识是海洋,无穷无尽的。

    

                 毛泽东题词
解说: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领导都非常关心抗大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从抗大创办开始,毛泽东就担任教育委员会的主席,并和其他中央领导人亲自授课,吸引了无数抗日青年前来求学。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最早是毛泽东为抗大学员的题词,它一直就是指导抗大学员学习和生活的准则。

    抗大创办不久,它的第一期学员就自编自演话剧。抗大总校和一些分校都有自己的文工团,用来宣传抗日。在陇东,话剧表演、舞蹈大会、歌咏比赛、体育运动是抗大7分校学生经常举行的活动。在这里,不仅仅是革命戏剧,传统戏剧也有它的阵地。

    解说:武庆宸(原北京建工局离休干部)就是当年每次文娱活动的活跃分子。

    同期:武庆宸(原北京建工局离休干部):

    我们在那儿,还是挺愉快的,每周都有文娱活动,我们演秋胡戏妻,我演的秋胡,我们那胡子是用什么弄的,麻,就是麻染了以后挂在这儿,那个水袖是用那个毛巾,弄上以后回去就象,我还记得这样唱:洞宾曾把牡丹戏,庄子先生三戏妻,秋胡戏耍罗氏女,薛平贵调戏他自己的妻。

   

                 今日陇东
 解说:陇东在抗大学员手里变了样,到处是新修的窑洞、新开垦的梯田。处处洋溢着歌声。抗大的学生从内心里歌唱自己的新生活。

    同期:赵黎(原中科院离休干部):山沟沟,遍山绿,水清清,村外绕,道路伸的远,阳光从头照,梅鹿山里走,山鸡咯咯叫

    解说:甘肃陇东虽然偏僻,但是并不闭塞,中共中央一直在关注着这支正成长的队伍。

    同期:李智盛(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副主任):

    延安的一切信息,属于政治军事时事的信息,随时都传到下达到抗大7分校来,因为中央非常重视这个,它寄予希望的这支力量,所以我们有教员,经常延安派来的给我们做报告,政治形势报道,军事形势报道,当时主要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形势,苏德战争,欧洲战场,亚洲战场,中日战争形势。

    解说:1945年8月,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发出向日本侵略者最后一战的号召,抗日战场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8月15日,继德军投降、欧洲战场结束的三个月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些还在准备秋收的抗大学员就在这一夜被告知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了

    同期:李智盛(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副主任):

    这个出乎预料,不仅我们学员没有料到,学校的领导给我们做报道从来没有提到过抗日战争要结束了,而且相反宣传的还是持久战

    解说: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仍然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抗日军民的反击也从未停止。从1943年9月开始,抗大7分校陆续有一些学员被抽调出来,分配在抗日的各条战线上。

    8月15日夜里,分散在陇东各个山川的5000多名7分校的学员被紧急集合。

    同期:李智盛(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副主任):

    

               军事训练
    突然半夜三更紧急集合号,这个军队呀,就怕紧急集合号,这个紧急集合以后,你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嘟嘟嘟嘟,就这样一种声音,司号员吹哨了,一下把大家惊醒了,以为发生战事了,因为我们离国民党并不遥远,他突然偷袭我们呢,这是我们平时这么训练的,也就这么讲的。奥哟!一下乱了,军事纪律也不起作用了,爆发了一种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呢,排山倒海,兴奋不已的这一种跳啊叫啊欢呼啊,把这个铁锹啊,锄头啊,拿出来,用块石头在敲啊,作为一种乐器,这个互相击打啊,你打我一拳,我打你一拳,我踢你屁股一下,你踢我一下,打着滚啊,抱在一起

    解说:日本投降了,这些因为抗日而来、离开家乡5年之久的学员,此刻最想做的是什么?

    同期:赵力平(原天津市农行副行长):

    日本投降了,我们可以回家了,那时候脑子特别天真。日本投降都赶着回家了。不是打日本鬼子败了吗?都可以回家了吗?但是你说这个小孩儿们也是这个想家嘛。

    解说:日本投降了,抗日战争结束了,那抗大怎么办?抗大的学员怎么办呢?

    这些大部分来自河北和山西的学员,并没有踏上返乡的路,而是又接到一个紧急集合的命令,要求第二天立即毕业!

责编:徐颖

1/1页
精彩专辑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