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我的抗大》第四集 情系抗大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7月31日 10:20 来源:

    解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作为抗日后备军的抗大7分校,连同遍布在全国各个解放区的抗大分校一起,被宣布立即准备毕业。

    不远千里来到甘肃陇东,并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了三年之久的5000多学员将走向何方?

    解说:延河的水流不尽,离开延安三年之久的这批抗大学员又回到了延安。

    在延安八路军大礼堂举行的毕业典礼就在1945年的10月25日。刚从重庆谈判回来不久的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

    已从哨兵成长为军事参谋的李智盛参加了毕业典礼。

    同期:李智盛(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副主任):

    

    那时候没有后来的毛主席万岁,没有这个口号,也没有喊,就是一片热烈的掌声,部队嘛,军人嘛,兴高采烈的在那里长久的鼓掌,这个时候毛主席一再地在台上这么往下压,意思是大家坐下来,不要鼓掌了,这样呢,最后是彭德怀大声地喊,统统坐下,哦,大家一下停下来,突然轰一下坐下来。然后,这时候刘少奇担任主持,请毛主席讲话,毛主席讲话了,鸦雀无声。

    同期:丁宁(原中共中央统战部离休干部):

    

    毛主席说你们是圣人,为什么说你们是圣人,说孔子不会种田,你们会种田,你们就胜过圣人,我记得这一句话毛主席说的这句话,特别清楚,特别感动。

    解说:在毕业典礼上,毛泽东对即将毕业的学员们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打倒蒋介石反动集团;第二,搞好军民关系;第三,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队伍。

    同期:李智盛(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副主任):

    你们是军事学校,你们是抗大的学生,但是抗大你们还没有毕业日本人投降了,但是你们不要以为你们就没有任务了,你们新的任务更艰巨的任务就摆在面前,就是打倒国民党反动集团蒋介石。

    解说:毕业典礼之后,抗大7分校的学员并没有回家,各条战线都需要他们。原来来自山西7分校的学员绝大部分回到八路军 120师去了,有的立即奔赴前线。来自晋察冀边区的2分校附中的一部分学员则面临着人生新的选择。

    解说:不愿意留在延安的李智盛 突然接到了总政治部的命令,要他这个即将去往前线的军事参谋,立即去中共中央办公厅去报到。

    同期:李智盛(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副主任):

    这个曾三是秘书处的处长,见到我们,我们三个人一致表示不愿意留下来,不愿意留在延安。愿意跟着七分校去前方去,说我们是学军事的,我们是要到前方去打仗的,我们实在不愿意在这个后方,留在延安工作,死说活说不行,说你们留下来再说,就是叫我要选择,给中央书记处五个书记抄写手稿。

    

    解说: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我为什么不愿意在延安工作》这篇文章,说明了他当年的心态。

    同期:李智盛(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副主任):

    我为什么不愿意在延安工作?当时时代的需要,为什么当时抗日战争一结束之后,延安的干部大批的不说100%、90%几的人都要要求到前线去,我当然也是其中之一,留在延安我就不太愿意,留下以后我不甘心工作,可是经过七大,党章的学习,同志们帮助,我改变了我的观点,说留在延安也需要工作

    解说:学参谋专业的李智盛(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副主任)写的一笔好字,他先是在中央办公厅做秘书,后来到山西搞土改,1948年再次被调到毛泽东身边做秘书工作,这位一心想当参谋长的抗大学员没想到给中央领导做秘书,这工作一干就是10年。

    同期:李智盛(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副主任):

    我一生中就愿意当参谋不愿意当司令员,也不愿意当战士,我认为老当战士的军人不是好军人,我想当参谋,我即使后来离开军队了,我还想当参谋,我还想当领导人的参谋,成为终生的一种职业,我愿意动脑筋,我要辅佐别人,说实话这是当时抗大给我的一种影响,一种教育。

    解说:李智盛 后来在红旗杂志社做编辑,后在国务院能源办工作期间,向国家领导人建议开发神府煤田,建设陕北能源基地。

    提前毕业的赵黎来了个命运大翻转,去做了机要工作。

    同期:赵黎

    

    我们的是中央军委,派了几个人去挑选,一个是党员,一个成分要好,另外平时表现好,政治觉悟高,文化程度要有。就这几个,而且年轻的。就在这儿,因为什么,要学机要,就是要到党的核心部门,所以我们到了中央军委二局,号称是给毛主席党中央的耳目,党中央的耳目,要把消息听的到,而且眼睛看的到。

    解说:剧社小鬼、学的炮兵专业、后到中科院物理所工作,这就是赵黎。

    赵黎和武庆宸 同在一个学校三年多时间,但是彼此并不认识。

    同期:武庆宸(原北京建工局离休干部)

    

我们是在什么时候,在行军路上,在去三部报到的路上,在三部二局,我们是去学密码去,在路上认识的,他带队,我们两个就认识了。那个时候已经成干部了,那不是到了军委三部就自由了,就可以那个恋爱了。

    解说:恋爱是青年人最好的精神食粮,在这去新单位报到的路上。

    同期:武庆宸(原北京建工局离休干部)唱:

    出的门来,向前望,一路的风光真漂亮,梨花白, 杏花黄,心中高兴我把小曲儿唱 ,那哈一呀,那哈一呀,那哈一呀嘿。

    解说:武庆宸 对自己63年前的婚姻用一首诗做了最好的注解。

    同期:武庆宸(原北京建工局离休干部):

    抗日烽火做红娘,如果没有抗日这个事,我们两个见不着面,所以也就没有人给我们做红娘,所以是这个样子,湖公茅屋当新房,湖公是一个小村,那个小村里,有一个我们住到哪儿的住户,人家给我们腾了一间小房,那个小房子也就有七平方尺,还是一个小间,角房那样,当新房。秀歌衣装为嫁妆。 秀歌是谁啊,是张秀歌,我们两个挺不错的,他说啊,你那裤子太破了,屁股上一个漏洞,漏棉花了,我这个没有漏出棉花的,咱俩换了吧。他挺好的,我就换了。所以就当嫁妆了。就只能这个当嫁妆了。别的就没有嫁妆了。

    解说:武庆宸 , 抗大毕业后到总参三部工作,后转业到北京建工系统

    

                 抗大女兵
    解说:还在毕业之前, 女生队也迁到男生所在的豹子川附近去了,集会时唱歌的女生队成为这支5000多抗大学员队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同期:李智盛(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副主任):

    我们有时候我们这个男生队就起来,反对,说不能把她们累坏了,喊的口号就是不能把我们女生队累坏呀,反正就是这样,非常有情的这么一种,深情的这么一种,有时候弄得女生队的女孩子,也许各种因素决定,她们泪流满面,感动得这样。

    解说:从河北、山西,他们一路走来,有着共同的经历,在这里他们是怎么相处的呢?

    同期:李智盛(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副主任):

    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之下,很少见到女性的时候,这个人是情绪不一样的。就是十分一种爱护,又很尊敬她们,爱护她们,对她们又有一种希望,说不上来,这样一种男性的一种感觉,爱护她们。就是因为她们是我们唯一的一个一百来人的女生队。

   

               刘巧儿原型
 解说:新凤霞主演的刘巧儿,为广大群众所喜爱,而刘巧儿的原型封芝琴就是陇东人,1942年她拒绝父亲的包办婚姻,坚决要和心上人结合,并把她的父亲和错判抢婚案的县长告上了法庭,并最终获得婚姻自由。封芝琴抗婚,轰动了陕甘宁边区,也影响了包括抗大学生在内的很多人。

    解说:七分校的女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和生活,已经成长为17、8岁的大姑娘了,追求她们的人很多,特别是在有些女生开始陆续工作之后。

    同期:曹桂芬(原铁道部离休干部):

    信件像雪片一样的飞来,也不知道怎么形容,反正都是,那个时候也是,那么多男的,反正女的少啊。而且我们这一批又是经过锻炼的,又政治可靠的,又多少还是有一定的文化,当时在部队来说,那中学生也就算不错的了,

    解说:60多年来情如姐妹,对赵力平(原天津市农行副行长)非常了解的曹桂芬(原铁道部离休干部)对朱琦也是非常熟悉。

    同期:曹桂芬(原铁道部离休干部):

    

    在当时来说,因为朱奇当时岁数并不大,也就是27、28,也就是大六七岁吧,反正六七岁那是最合适的了,不超过十岁那是太合适了。

    解说:朱德虽然没有见过赵力平 ,但也对组织上的介绍表示信任。学校领导认为他们接触太少,决定把即将到机要部门工作的赵力平 调到校部去和朱琦一块工作。有一天,朱琦捅破了这一层窗户纸。

    同期:赵力平(原天津市农行副行长) :

    他说。你来,组织里没有跟你谈什么啊?我说什么也不谈,就找个工作呗。没谈咱们俩的事。我说没说,说了我也不能说说了,我没说。我说都是工作。他说你对我有什么意见,我说有什么意见?你是科长,我是科员,有什么意见。没意见。

    解说:1945年9月,赵力平 从学校分到120师司令部做了参谋,朱琦在通讯科,不在一块办公了。

    同期:赵力平(原天津市农行副行长) :

   

     到了司令部,碰到谁了?碰见贺龙了。贺龙这个军人简单啊,挺好吧,你们两个事怎么办呢?我说什么事怎么办啊?我是工作需要,我调这儿来。你和朱琦怎么样啊?我说别问怎么样?我说我没有同意。为什么不同意啊?人家哪儿配不上你啊?那军人就这么简单,是吧。他就这么说。我说他们家的官太大了,我说我是一个农村的小姑娘。多大了小姑娘?二十,二十还小姑娘,人家十六岁就当妈妈了,还小姑娘呢?这个军人就是这么简单。 他说,你知道吗?康克清对你们是非常关心,也希望你们成了。希望你们早结婚,因为总司令那么大年岁了,希望你们早生个孙子。我说还没有结婚呢。那儿生孙子去呢?贺龙爱开玩笑。

    解说:经过将近一年的接触,他们终于要结婚了。

    同期:赵力平(原天津市农行副行长) :

    不同意。不同意,这不是天天做天天做。反正每天,我这都成了一个新闻了,我们学校都知道的一个新闻。全校都知道说赵力平 不同意,赵力平 不同意。

    解说:赵力平和朱琦46年在内蒙古丰镇120师的师部结婚。

    同期:赵力平(原天津市农行副行长) :

    是贺龙主持的婚礼。就说行了,结婚吧,就这样吧,定日子吧,礼拜六,办。哎呀,弄得我也挺被动的。怎么样啊,同意不同意啊,就这么干了啊。贺龙,军人都是这么简单,行了,你看康克清他们都同意了没意见。所以这个礼拜六举行吧。我给你签个字同意结婚。那时候没有结婚证,领导签字,就算。

    解说:一直到两年后,在西柏坡,赵力平才第一次见到公婆。

    同期:赵力平(原天津市农行副行长):

    我们做土改的时候,结了婚,写过信,他们也给我们写过信。土改是48年的秋天,我们土改汇报工作,主要汇报工作去。这时候有个时间吧,说就顺便我们都去。这时候就是第一次见公婆嘛。第一次见公婆。他们就说结了婚以后,这么平时经常通信,大家都挺满意。

    解说: 组织介绍、自己相处;先结婚后恋爱,就是赵力平的爱情和婚姻的写照。

    同期:曹桂芬(原铁道部离休干部):

    你不管怎么样,你反正是得通过你自己,可是当时的人,都特别单纯,都听组织的话

    同期:赵力平(原天津市农行副行长):

    那时候没有谈恋爱这个机会。是不是,不像现在这样开放啊,没有这个。先结婚后恋爱就是这样,结婚了慢慢感情就有了吧,但是我看绝大部分,结婚以后感情都不错,而且生儿育女,都生了一大堆孩子。

    解说:赵力平 ,河北定州人 抗大毕业后,任八路军120师司令部参谋 后转业到银行系统工作

    解说:在没有毕业之前,学校要把女生队一排排长曹桂芬调到校部工作,当时她还有顾虑。

    同期:曹桂芬(原铁道部离休干部):

    哎呀,别去了再给我们俩配俩对象,再又 不合适又怎么的,就考虑这个事,考虑事,这怎么办呢,反正原来有好多就是组织愣跟人家谈,人家不愿意愣谈,谈了没办法,结果就成了,有的也不是那么,怎么说吧,反正不是那么理想吧,所以有顾虑。就琢磨,想了一个办法,怎么对待组织,

    解说:有顾虑是因为她已经恋爱了,她就直接去找学校的政委。

    同期:曹桂芬(原铁道部离休干部):

    报告,他说进来,我们俩进去,进去,一敬礼,说杨政委,我们有个事跟你谈谈,他说什么事,来说吧,我说,组织上这回调我们俩来,是不是就是完全为了工作需要呀,他说,那当然,他一点准备也没有,那当然啊,那我们就是说,有这么个思想,如果组织上调我们来是为了工作需要,我们就安心工作,如果还有别的考虑,我们还回女生队,我们就说这个,说了,后来他说,那安心工作吧,当然是工作需要了,我说得,我们就要领导这句话,就走了,敬个礼走了。

    解说:后来,组织上并没有给曹桂芬谈介绍对象。毕业后不久, 她就和恋人也就是女生队队长徐光结婚了。

    同期:曹桂芬(原铁道部离休干部):

    那男生都知道,上这儿来了,我们搞回忆录,都开玩笑说,嗨,咱们七分校,真正自由恋爱的,就是曹桂芬一个。

    解说:1947年,国共内战爆发,曹桂芬参加延安保卫战、沙家店战役,直到西北完全解放。

    解说:从河北到甘肃,这一路走来,四五年相处,虽然在学校时并没有恋爱,但是工作后,爱慕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1945年,抗大毕业后,丁宁在延安的中央机要处工作,不久,她的同学程浩要调到北京工作。

    同期:丁宁(原中共中央统战部离休干部):

    

    他就跟组织上提出来,说他跟我好,他说他要跟我结婚,他就跟机要处的处长李志忠 ,当时他就跟他说了,他说我也不知道啊,结果李志忠就叫我谈去了,他是七分校你有对象吗,我说没有,那你现在有吗,我说现在没有,他说那你跟程浩结婚吧,我说我们又没有恋爱,谁也不了解谁, 怎么结婚呀,他说他喜欢你,他要调到北京执行部去,北京执行部女同志不能去,他怕他走了以后你跟别人好了,你们结婚吧,你有什么意见,你没意见的话就结婚,我说我回去考虑考虑吧。

    解说:丁宁考虑的结果就是和程浩结婚了,两人也没有分开,就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

    同期:丁宁(原中共中央统战部离休干部):

    我就感觉到我这个丈夫对革命又负责,对家庭也负责,对我也负责,也挺喜欢我,他不讲究这个长相怎么样,他就是喜欢我有才,给他出主意,想办法,我也喜欢他业务特别专业。

    解说:丁宁,河北无极人,抗大毕业后,在上海做地下情报工作,后任新疆档案馆馆长。

    解说:李鸿彬,抗大一毕业就去了战场,四年后,身负重伤的她忽然接到命令在张家口就地待命。

    同期:李鸿彬(原北京军区69军干部):

    

    这待命的话,这1949年,还是毛主席下的命令,我还看了看,翻了翻,今天翻出来了,毛主席下的命令,到 傅作义起义部队,到五原搞团改工作,那个地方是土匪窝子,你想改造他们那没有门,他们呀,一个人盯一个人呀,他到时候他要杀你的头的,那杀吧,他们那个师把好多政治干部都活活的给 打死了,有的光着屁股就跑出 来的,有的光着脚的跑出来,有的就给打死了。

    解说:内战爆发后,专门针对国民党俘虏官兵进行的新生和改造运动需要胆大心细的人,李鸿彬一干就是3年。

    同期:李鸿彬(原北京军区69军干部):

    光叫你去政治干部,军事干部不让 去,政治部主任,副主任,政委副政委,组织科,宣传科,就这些人去,什么作战科,其他行政人员都不能去。

    解说:朝鲜战争爆发,李鸿彬又跨过鸭绿江。1955年全军裁减女兵,这个抗大附中的的第一个女生再没工作。

    解说:抗大从1937年创办到1945年结束使命,8年来培养和造就了10万多名毕业生。共和国的将帅绝大部分出自抗大。

    同期:丁宁(原中共中央统战部离休干部):

    我自己感觉到上了抗大以后,抗大边生产边战斗,边学习,我就觉得这以苦为荣,以苦为乐,觉得越苦了越觉得痛快。觉得为什么国家添了一块砖,添了一块瓦,就觉得是这样的行动,当时抗大对人生的价值,人生应该怎么过,应该怎么对待人生,对我很大的启发

    同期:李智盛(原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副主任):

    抗大对一个人的训练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军事常识,不仅仅是文化知识,它给人一种上进的,做人的一种源源不停止的这么一种力量,然后又给你一种永远艰苦奋斗这么一种搏杀的精神。

    解说:作为最后一届毕业抗大7分校的5000多名学员,由于年龄小,他们在抗大的学习时间最长,有的达5年之久。从抗日少年成长为具有军事素质的知识青年,毕业后先后投身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以及新中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责编:徐颖

1/1页
精彩专辑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