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绕月探测工程将成中国航天事业又一里程碑

CCTV.com  2007年10月18日 13:42  来源:  

  记者近日从国家航天局了解到,目前绕月探测工程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产品研制,通过了各项试验考核验证,完成了发射场、测试、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嫦娥一号”卫星已通过了出厂评审;经绕月探测工程已转入发射实施阶段。

  绕月探测工程若能成功实施,将成为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航天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仿制进程导弹到应用完成的地地、地空、海防导弹武器系统,从研制探空火箭到具备研制发射各种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能力,航天技术从一片空白到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为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航天已成为中国综合国力的体现,繁荣富强的象征和兴旺发达的缩影。

  与此同时,中国航空工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从最初只能简单地修理飞机,到目前已经拥有了完整的设计、试验和制造体系,能够研制生产各种歼击机、轰炸机、教练机、直升机、空中加油机、通用飞机、无人驾驶飞机、民用支线飞机等各种类型的飞机,以及配套的发动机和机载设备,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技术密集、基础雄厚的高科技产业之一,为中国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空间探测发展战略逐步完备

  “十五”期间,我国成功实施“双星探测”计划,开展了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空间探测活动,此后,载人航天工程接连取得重大进展。今年,《“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和《航天“十一五”规划》陆续发布实施,各种迹象表明,中国空间探测发展战略正在逐步完备。

  根据空间探测计划的科学目标、技术成熟度和实施方案,我国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共实施10项空间探测计划,这些项目可以分为三类:我国自主进行工程研制的背景型号计划、进行国际合作的空间探测计划和尚需进行关键技术突破的背景预研计划。

  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自主进行研制的重要型号计划项目之一。“实施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近地空间环境探测之后,迈向行星际探测的第一步。”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说。

  他介绍,近期我国还将开展中俄火星空间环境探测计划、世界空间紫外天文台计划、空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计划等多个项目。其中,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是我国第一颗空间天文卫星,可用于探测被尘埃遮挡的超大质量黑洞和未知类型天体,探索利用X射线脉冲星实现航天器自主导航的技术和原理等,发射后将实现我国空间天文卫星零的突破。

  航天型号科研生产取得重大突破

  “以载人航天技术实现历史性突破为标志,我国航天事业迎来了发展速度最快、技术跨越最大、成果最丰硕的历史时期。”国防科工委有关人士表示,近几年,长征系列火箭完成了23次成功发射,将27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研制取得重要进展;气象卫星初步形成业务服务系统,海洋卫星的成功发射填补了国内空白,资源卫星系列已初步形成;微小卫星的发展方兴未艾。

  几年来,我国航天型号科研生产成绩卓著,取得了重大突破,一大批型号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现已初步形成了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协调发展的格局,型号科研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

  卫星研制和应用在“十五”期间实现了重大跨越,初步形成了系列化、平台化发展的应用卫星体系。5年间,中国航天共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3颗卫星,形成了10种主要卫星平台,为建设长期、连续、稳定的天基信息系统和国家空间基础设施打下了坚实基础;实现了多星并行研制,卫星研制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卫星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广播通信卫星公用平台已突破关键技术,正在进行第一颗商用卫星的研制;在轨运行的应用卫星,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建设的多个领域。

  同时,我国运载火箭质量、技术性能进一步提高,新一代运载火箭关键技术实现了突破。“十五”期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23次发射均获得圆满成功,将长征火箭连续成功的纪录续写到了38次。2003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在一个月内连续完成了四星一船的发射任务,标志着长征火箭的高密度发射能力有了跨越式发展。

  据介绍,目前我国已经拥有研制载人飞船和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返回式卫星、科学试验卫星等各类卫星的能力;具备研制、发射各类运载火箭的能力,在火箭捆绑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卫星回收技术、载人航天技术等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航空工业奋起直追

  最近,第八届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展在莫斯科茹科夫斯基格罗莫夫试飞院机场隆重举行。由国防科工委组织的中国国家展览团首次在该展览中亮相,展出了“枭龙”战斗机、ARJ21支线飞机、H425直升机、直11直升机等一大批军、民用机型,成为本次展会上最大的亮点之一。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表示,航空工业是高科技产业,凝聚了大量高科技成果,其显著特点是高投入、长周期和市场相对集中。“十五”期间,我国航空工业加快步伐、奋起直追,加强技术储备,全力推进新型飞机的研制,积极开展见效快的现有机型改进改型,拓展市场;既大力发展支线飞机,又积极发展民用直升机、通用飞机,成绩显著。

  几年来,中航第一集团公司全方位推进科技进步,实施知识产权推进工程,共有15个单位通过验收,这些单位2002至2004年间新增专利申请就达311件,相当于前17年的申请总量;源头创新活动日益活跃,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得到加强,批准资助591个项目,结题验收658项。基金支持项目取得的成果,显示原始性创新研究的活跃。“十五”期间,公司圆满完成了几十个型号的研制生产任务。目前已能自主研发生产轻重搭配、与发达国家在役主战机种相当的第三代歼击机,第三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并自主开展新型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发。

  同时,中航第二集团公司完成了一大批航空产品预研及国防基础科研、装备创新、863等领域的科研项目,许多关键技术得到突破,关键工艺问题得到解决,取得了大量技术成果,为下一步自主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储备;积极推进高科技产业化,进一步提高了企业技术基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十五”期间共获得国家奖6项,国防奖89项,累计申请专利500余项。K8飞机批量出口并在国外建立生产线,实现了我国航空工业从产品出口到技术出口的转变。通过国际合作,基本具备了生产制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先进涡扇支线客机能力,ERJ145支线客机批量交付用户。以我国第一个自行研制定型的涡扇发动机—WS11为代表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形成研发生产能力并批量生产。

  如今,我国航空业整体水平取得历史性进步,为航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航空业掌握了一大批先进航空装备的设计、研制、试验技术,构建了完整的航空科技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能力体系;航空业以预先研究为主的各项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丰硕,不仅实现了多学科单项技术的突破,进而培育和直接催生一批先进航空装备;航空业以准型号的系统工程管理方式,狠抓重大背景项目预研,推进了相关技术的全面突破。

  来源:科技日报

责编:常颖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