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两弹一星”奠定中国大国地位

CCTV.com  2007年10月18日 14:15  来源:环球时报   

  什么是“两弹一星”?很多人都以为是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其实它是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中国为什么要搞“两弹一星”?这还要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讲起,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就笼罩在核威胁的阴影下。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深深地意识到,中国不能没有自己的核武器。当时的中国科学极为落后,工业体系尚未建立,没有一位中国科学家见过原子弹,只有钱学森等少数几位科学家上个世纪40年代曾在美国搞过导弹研究工作。

  中国原子弹爆炸震惊世界

  1959年7月,周恩来总理向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部)传达了中央的决策:“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邓稼先被任命为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探索和设计工作。人们难以想象,科学家们是在饥饿的状态下完成这些浩繁工作的,他们工作到半夜却只能冲杯酱油喝,或到楼下摘些槐花、榆钱补充饭食。

  终于,经过多次论证后,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像一股强烈的冲击波迅速传遍了全世界。反应最强烈的是美国政府。在中国宣布首次核子试验成功后不到3小时,美国总统约翰逊就急急忙忙在全国电视广播中发表声明,强调“不应过高估计这次爆炸的军事意义”。尽管美国政界尽量缩小中国原子弹爆炸造成的影响,但是参加过美国“曼哈顿”工程的核物理学家给予了公允的评价,认为中国的核武器技术比官方最先估计的要先进得多。法国宣传部长佩雷菲特也指出:“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将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

  西方大国的核竞赛从此也愈演愈烈,法国加快了研制氢弹的进程。毛泽东主席指出,为了打破核垄断,必须赶在法国之前研制出我国的氢弹。1965年元月,周总理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下达任务:把氢弹的理论研究放在首位。于是,邓稼先、于敏等一批科学家又开始了氢弹的艰苦研究。1967年6月17日,我国的氢弹试验爆炸成功。从制成原子弹到制成氢弹并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苏联4年,英国4年零7个月,法国8年零6个月,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

  导弹核武器试验在中国本土进行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导弹的研制。中国导弹专家梁思礼院士回忆说,那时搞导弹相当于在一张白纸上作画,除了院长钱学森,其他人从来没有见过导弹是什么东西。随后,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在1960年单方面撕毁了合同,撤走了专家,这对刚刚起步的中国导弹事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靠着一股坚定的信念,中国科学家们在当年成功试射了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在随后的1964年6月,中国又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自行研制的导弹。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美英苏等国嘲笑中国是“有弹无枪”,空有核武器而没有运载工具,为此中国科学家们又加紧进行两弹(原子弹、导弹)结合工作,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导弹核武器试验只能在中国本土进行。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

  西方媒体惊呼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

  伴随着中国导弹的迅速发展,中国又把目标瞄准了人造卫星。早在1958年5月,毛泽东主席就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然而国内对人造卫星几乎一无所知。很难想象,以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闵桂荣为首的中国卫星研制者竟是从参观天文馆入手,开始了他们建筑天梯的科研工作。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令外国同行吃惊的是,中国的第一颗卫星水平竟是如此之高,重达173公斤,超过先前美、苏、日、法4个卫星的总和。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当之无愧地加入了空间俱乐部,中国已经拥有了原子弹和氢弹,必须把这次卫星的成功看作是宣布能把洲际导弹发射到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公告。”可以说,正是“两弹一星”打破了核大国对中国的核讹诈,保护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责编:常颖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