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井冈沧桑

 

CCTV.com  2007年11月15日 12:51  来源:  

  何方圣山?80年前让毛泽东一往情深?慢慢征程,红军队伍如何突破重围?历史学者和毛泽东的后人毛新宇将从历史的迷团中寻找到怎样的答案?井冈山,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第一山?毛泽东当年为什么要带部队上这座山?他们又是怎么上山的?这些问题一直被很多人关注。毛新宇,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毛泽东的孙子。这些年,他和许多专家一样,在思考和研究80多前的这段历史,努力在重重谜雾之中寻找答案。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毛泽东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

  (毛泽东之孙 毛新宇)“大革命失败的时候,毛泽东同志站在武汉的黄鹤楼写的《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非常反映当时的时代情况和他的心情,大革命失败了,革命道路该怎么走?向何处去?”

  八一起义、秋收起义的先后失败,让攻占城市的革命道路变得异常艰难,如何保存革命的火种,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这时,一个想法开始在毛泽东的心中,时隐时现。

  (文史专家 毛秉华)“要上山,这个思想很早就有,但具体上那座山,应该说是不清楚的。”

  这是位于江西省莲花县的宾兴馆,在秋收起义失败后,这座古老的院落曾经被工农革命军作为师部驻地,毛泽东也居住在这里。当时,他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应该带部队上哪座山?什么山才能成为今后的立足之地?突然有一天,他接到了一封绝密信函。

  (江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员 余伯流)“接到了宋任穷同志亲自递交的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的一封密信。”

  汪泽楷的这封信函经过了特殊处理,经过药水的浸泡之后,毛泽东才看到了逐渐显现的字迹。

  (江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员 余伯流)“上面说,宁冈县有我们党的武装,有几十只枪。”

  江西省委在信中所提示的宁冈,也就是今天的井冈山。这里地势险峻,因此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高高井冈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毛泽东之孙 毛新宇)“因为他在北伐战争时期就听党内的同志介绍过井冈山,他对那里是有印象的。井冈山主要得益于它的地势险要,最主要的一个也是毛泽东同志说,它深入了广大偏僻的乡村,敌人的统治力量相对比较薄弱。”

  经过几天慎重的思考,毛泽东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带部队上山,上井冈山。但是,当时很多人的想法是让部队退往湘南,以便日后再攻打大城市。大家对于毛泽东上井冈山的提议并不认同。

  (毛泽东之孙 毛新宇)“有争吵有辩论,很多党内同志当时认为毛泽东同志上井冈山就是落草为寇了,放弃革命,都有这种思想和争论,实际上就是毛泽东同志他萌生的一个把根据地把革命力量建在农村的这么一种思想,当时还没有得到广泛理解和认同。”

  尽管如此,随后在宾兴馆内召开的前委会议里,作为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最终还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向宁冈进发,上井冈山。从此,工农革命军的目的地由湘南改为湘赣边界的井冈山。这一天,是1927年的9月26日。

  (毛泽东之孙 毛新宇)“在上山途中,由于革命条件和环境的艰苦,有很多人跑掉,部队里头有很多人不愿意上井冈山,开小差,要走,毛泽东同志的政策是很高明的,他主张捆绑不成夫妻,就是说,当时在那么一种情况下,愿走愿留是大家自便。鉴于这种情况,才有后来的三湾改编。”

  这里就是位于江西永新县境内的三湾,3天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这里,就在这片枫树坪前,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毛泽东之孙 毛新宇)“我爷爷毛泽东同志就是为了坚定大家的信心,我觉得最生动的是,他给大家讲过一个例子,他把敌人反动派比喻成一个大水缸,把我们党和红军比为小石子,他说,但是早晚有一天,这个小石子会打破这个大水缸。就是说,我们现在虽然力量弱小,但将来力量一定会壮大,革命一定会成功。”

  整编队伍之后,毛泽东又做出了一个极为重大的举措:将支部建在连上。

  (毛泽东之孙 毛新宇)“自从有了支部建在连上的这个制度以后,我们的这支人民军队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是打不垮、打不死、打不烂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非常强,可以说,支部建在连上,是我们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法宝。”

  同时,毛泽东宣布,取消军官小灶、军官不准打骂士兵、士兵有开会说话的权利,这些民主的方式让大家感到新奇兴奋的同时,产生了倍受鼓舞的精神力量。

  汪泽楷在密信上说,宁冈有我们的几十只枪。指的其实就是井冈山的绿林好汉——袁文才和王佐。但是,作为地方上的武装力量,他们会轻易接纳这支部队吗?几番思考之后,毛泽东亲自写袁文才了一份信。

  很快,袁文才给毛泽东写了回信,弊地民贫山脊,犹江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

  风起云涌,上山的道路能否一帆风顺?危难十分,是什么力量推动部队继续前行?三大纪律如何出台?井冈山的大门如何打开?请继续收看《走遍中国》井冈山系列之《井冈沧桑》

  (江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院 余伯流)“这就是古城会议的旧址,就是在这开的,对,是清朝末年建的一个建筑,叫连奎书院,后来叫文昌宫,都是宁冈当地有钱人子弟读书的地方,古城会议就是在这个大厅里召开的。当时毛泽东主持会议,叫前委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40多个人。这四周楼上楼下到处都坐满了人,会议争论的非常激烈,是不是开了一个晚上,开了整整一晚,通宵达旦。”

  据说,很多代表就在这里席地而坐,辩论的慷慨激昂,而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部队究竟要不要上井冈山。

  (江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院 余伯流)“那么当时经过争论以后,决定两个重大问题,一个就是,决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工农革命军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不走了,毛泽东的上山思想是很坚决的。另外一个,争论比较激烈的问题是,确定了改造争取团结袁文才和王佐部队的方针。”

  (毛泽东之孙 毛新宇)“在毛泽东同志还没有到达井冈山的时候,袁文才和王佐对于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他率领的部队是什么性质,他不了解,袁文才有一个亲戚跟贺子珍是同学,所以袁文才和王佐决定派贺子珍同志还有井冈山一些打探情报的人去打探。”

  当时,贺子珍只有16岁,但已经是永新县的妇女部长。

  (毛泽东之孙 毛新宇)“贺子珍当时打探这些情况的时候,她没有具体地接触毛泽东同志,但是她,贺子珍和袁文才王佐派去打探消息的人还是掌握了比较详细的资料,回来告诉袁文才王佐,毛泽东当时确实是中央的特派员,而且毛率领的队伍是革命的队伍,是秋收起义失败以后的队伍,提供了这些重要的情况以后,这些重要情况对于打消袁文才王佐的顾虑起了极大的作用。”

  几天之后,袁文才在大仓村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

  (毛泽东之孙 毛新宇)“毛泽东以实际行动证明我的军队到井冈山不是抢地盘,也不是要消灭你,而且毛泽东很真诚地帮助他们,他们通过毛泽东的言行看到,毛泽东没有吃掉他们的祸心,而且还很真诚地帮助他们,同时他们觉得,毛泽东不是一般的人,具有卓越的才能,使他们非常折服。

1/2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