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黄洋界保卫战

 

CCTV.com  2007年11月15日 12:55  来源:  

  黄洋界是井冈山著名的五大哨口之一,它挟山势之险峻,扼守南北之通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28年的8月,对这里来说,是一个山悲水泣的8月。当时,执行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湖南省委强令红四军主力调入湘南。湘赣敌军趁井冈山根据地内部空虚之际,调兵遣将大举进攻,反动地主豪绅也为虎作伥、卷土重来,一时间,根据地周围黑云压境,湘军吴尚四个团直犯黄洋界。红军只有两个连,真正的敌强我弱。当时红军三十一团一、三两个连经过缜密布置:哨口两侧主要工事由一个连守卫、阻击大陇方向敌人;哨口北侧的工事放一个排守卫,防御从茅坪方向来犯之敌;山顶瞭望哨上布置两个排作为一连的预备队,监视山下的敌人并掩护前面两个工事;所有参战的赤卫队、暴动队和群众隐蔽在附近山头,协助红军作战。

  这是一次我军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谋略胜出”的经典之战。当时红军仅有的这两个连也缺枪少弹,正面进攻的敌军每次冲锋均被我军用石头砸退,退下之后又踩上陷阱和竹钉,狼狈不堪。红军从茨坪军械处抬来一门刚修好的迫击炮,仅有三发炮弹,头二发均未响,巧的是第三发正好落入敌人队伍中。此时埋伏在山头的群众纷纷摇动红旗,点燃煤油桶中的炮竹,吹起军号,敲起锣鼓,杀声四起,敌人以为红军主力又回来了,慌忙溃退,红军乘胜追击,抓到不少俘虏。毛泽东在回井冈山的途中闻讯,作词一首《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的词句使具有传奇人文历史色彩的黄洋界名扬天下,黄洋界保卫战也因其“以弱胜强、出奇制胜、惊心动魄”的特殊地位而载入了我党我军的史册。

  【故事主线】以当年参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与黄洋界保卫战的红军后代陈晃明教授等的讲述、回顾与记者的深入采访为结构方式,再现揭秘黄洋界保卫战的特殊性与另一面:黄洋界险要的地理位置,自明末清初以来的人文历史沉淀,保卫战的准备与运筹,保卫战的几个特殊时刻,浴血拼杀中凸显的人性光芒与博大胸襟。层层剥笋式地展现一个特殊的险隘哨卡上一场名垂青史的特殊战斗是这期节目的主脉。

  【主要看点】

  1、硝烟散尽已半年有余,一封无字的情书揭示一段难忘的战事:黄洋界保卫战指挥者之一的红四军三十一团一营营长陈毅安在失散数百天之后又重现在往长沙的进发途中,战事的纷忙与残酷可见一斑。

  2、黄洋界哨口的历史缘由与战略要塞地位。

  3、五道防线的神奇布局,修筑时的往事、在战争中发挥的特殊作用。

  4、定格于历史、也是凸显黄洋界保卫战神奇的瞬间:朱毛挑粮的小路与扁担,滚木擂石的妙用,“鼓角相闻”的智慧,三发炮弹的最后落点:第一、二发的炮弹均是哑炮,第三发炮弹恰好落在敌军指挥所等等,即反映了这次战斗的不同阶段又凸显出它神奇和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5、今年人民大会堂9月26日举行的“井冈山上太阳红”的大型歌舞晚会重现了这次著名的战役,让战役亲历者的后代与我们的心灵再一次穿越时空回到了那险峻的哨口以及隆隆的枪炮声中。

责编:戴昕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