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开拓者任瑞华

 

CCTV.com  2007年11月19日 10:35  来源:  
     
    [内容速览]在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界,任瑞华是一名典型的学者型艺术家。1988年,48岁的任瑞华开始从油画创作转入陶瓷艺术创作。在开始构思《岁月荷莲》之前,他已经在陶瓷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年。渴望创新几乎是艺术家的生存本能,任瑞华一直在苦苦思索,如何在生活与艺术、传承与创新之间寻找突破口?如何在传统陶瓷艺术的密林中别开新路,自成风格?《岁月荷莲》的构思让任瑞华隐隐感觉到了创新的可能。

    是怎样一件陶瓷作品/耗尽他十年心血?

    48岁学习烧窑,他能否成为驾驭窑火艺术的行家里手?

    一掷百万,收藏家为什么要重金收藏他的一件陶瓷作品?

    敬请收看《走遍中国》之《开拓者任瑞华》

    解说:这散落一地的碎片,是一件叫做《岁月荷莲》的瓷雕作品十年中最常见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却是它的创作者最不想见到的。

    任瑞华:《岁月荷莲》这个作品,我是一直想做一件表现和平年代那种宁静、和平、长寿这么一个主题的东西,后来我就想选择一个什么东西来表现?因为在植物里面,荷莲、荷叶它都属于长寿的东西,一种纯洁的象征,出污泥而不染,所以我就选择了这个东西。但是怎么做呢?我没做一个纯粹的一枝荷叶,或者一个荷花,我不想那样做。

    解说:在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界,任瑞华是一名典型的学者型艺术家。15岁那年任瑞华考入江西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后分配到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一呆就是四十多年。任瑞华最初是以油画作品进入公众视野的。1969年他创作的油画《八角楼的曙光》,曾作为大型纪录片《井冈山》的主题画面被反复播映。

    1988年,48岁的任瑞华开始从油画创作转入陶瓷艺术创作,而在开始构思《岁月荷莲》之前,他已经在陶瓷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年,尝试过陶瓷艺术的多个门类和品种。渴望创新几乎是艺术家的生存本能,任瑞华并不满足对传统陶瓷技法的娴熟运用,他一直在苦苦思索,如何在生活与艺术、传承与创新之间寻找突破口?如何在传统陶瓷艺术的密林中别开新路,自成风格?《岁月荷莲》的构思让任瑞华隐隐感觉到了创新的可能。

    任瑞华:我们中国的书法里边你看,有正楷字,同时也有草体,它草体里边形体就是意象的。我们中国画画的有些人物山水,也是意象体,它表现意境就行了,它不追求真实性,但是它是有形的,它不是没有形的,它也不是乱画的,表现这么一种精神状态。所以这个作品我想通过意象来表现。那怎么来表现呢?

    任瑞华:你看莲藕你切开一个它有一个孔,莲蓬它有一个孔,就包括莲花那个枝杆里边切开,它也有孔,这个孔就是它基本的形象元素,我称它作形象因子。我就用它这个形象因子细胞,重新组合成一个意象的荷莲。因为这个东西是上面大,下面小。这些小杆是代表荷莲的杆,上面可以代表叶子,也可以代表一朵花。但不管怎么做,我烧这个作品损失了很多,损失太多了。

    解说:让任瑞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看似简单的想法竟然给自己带来漫长的磨难。

    任瑞华:我做到这种程度是做了两年多,也不知道烧坏多少,烧到1300多度就倒掉。

    解说:从1998年开始,任瑞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件件凝结着心血的《岁月荷莲》被满腔热情的送进窑炉,一次次在黑夜与黎明之间的焦灼等待,一次次的从头再来。窑火熊熊,灼烧着任瑞华渐渐冷却的信心,也许这是一个无法实现的艺术构思。

    任瑞华:两年以后,我是第一个做到一个这样的东西。但这个东西,我做这个工作我非常高兴,因为它没有倒,原先说倒就倒了,没有了。

    解说: 2000年的一天,奇迹出现了。

    任瑞华:我这个作品是在雕塑所我的工作室把它做成的。所以虽然是它开了裂,但是我还是觉得非常高兴,因为它没倒掉。所以在2000年的一个我们景德镇的陶瓷国际研讨会,我就拿这个参加展览了。

    解说:在这次研讨会上,《岁月荷莲》成为最受关注的作品――荷“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气质,与高白泥材质所体现出来的洁白无瑕感,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也正是在这件作品前,美国陶艺家协会主席温•海格比教授感动得连声称赞:“任瑞华先生的作品,像天上的行云,地下的流水,宛如一首美妙的诗!”然而,面对外国同行的赞誉,任瑞华却是喜忧参半。

    任瑞华:这个作品尽管我基本成功了,它有瑕疵。你看,它就是到了快要断的边缘了,已经裂了这么大的一个洞,你看,完全裂开了,再烧就断掉了,没有了。所以这是很幸运的,非常幸运的。所以当时这件作品,从照片上看不到这个瑕疵,看不到,根本看不到。你从侧面看不到,你看,看不到。从上面看就看见了。为了我使它成功,我从那时候,就开始继续做。

    解说:一个开裂的、得到同行盛赞的半成品,给了任瑞华峰回路转的希望,也许成功就在眼前。从2000年开始,任瑞华继续苦苦探索。然而,上一次接近成功的《岁月荷莲》仿佛昙花一现。

    任瑞华:一直做了好几年,就是做不成。

    解说:任瑞华重新陷入了屡做屡败的困境。

    任瑞华:不是这里断了,就是这里裂了,不是这里裂了,就歪了,做不成。后来我就参加大连艺术博览会的时候呢,遇见一个朋友,他对我的作品特别感兴趣。

    解说:任瑞华的朋友希望他能够为大连的一家国宾馆创作一件作品。这家国宾馆建于1958年,接待过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许多国家领导人。

    任瑞华:他也接待过叶利钦,有关方面的一些人物,就是国家领袖级的人物,首脑这一级别。 那个同志他就领着我到棒棰岛,国际会议中心的院子里,他说我这里搞一个小的城雕就好了,就搞你那个《岁月荷莲》,行不行?我说试试看吧。我说我已经做了好几年了,没做成功我说,一直没成功。后来我就把他这个任务放在心上。

    解说:《岁月荷莲》是一件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瓷雕作品,形式感极其独特。朋友对《岁月荷莲》的喜爱与期望,给任瑞华陷入困顿的创作增添了新的动力,但也给了他更大的压力。

    任瑞华:因为他提出的要求也比较高,做城雕,我就告诉他,我说做那么大很难,我的窑只有一米五高。

    任瑞华:我说我烧出来大概也就一米四左右,它烧了会收缩,我紧我的窑做。我就一直在做这个东西。你要知道,那么大的东西拿起来恐怕不止四百斤,很沉的,光我这个小的,恐怕大概有四十多斤。这么小,四十多斤。

    记者:这个有多高?

    任瑞华:这个没多高,这个才四十五到五十公分吧,那个是一米四,我的泥巴是做到一米五高,紧窑做,我在窑上做,没办法搬哪。我就把我大窑的窑车拉出来,就在窑上做。

    解说:这是一个度日如年的创作过程,需要创作者全神贯注的投入。这个高1.5米,重达四百多斤的《岁月荷莲》,从打泥卷到雕嵌成型,大约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湿软泥条的支撑与粘接,数千个泥卷的镶嵌与固定,1300多度高温的考验,每一个细微的环节稍有差池都会前功尽弃。

    任瑞华:一窑就烧一个这么个东西,烧一个,完蛋了。

1/2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