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重访]密令绝杀――金陵枪声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8月20日 14:56 来源:CCTV.com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的开幕式刚过,100多名国民党中央委员集中在中央政治会议厅前合影。正当大家拍完照片准备上楼开会的时候,一名刺客突然从记者群中闪出来,他高喊着“打倒卖国贼”,向国民党中央行政院长汪精卫连开了三枪。

     

    (汪精卫)   

    刺客当场被国民党的卫兵开枪击倒。很快,刺客的身份也被查明,他是南京晨光通讯社的一名记者,名叫孙凤鸣。

    身受重伤的孙凤鸣被送进了国民党的中央医院,医生们奉命尽全力抢救,但他还是在第二天凌晨就死去了。孙凤鸣到底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刺杀汪精卫?刺杀行动的真正背景又是什么呢?

    案件发生后,国民党在全国进行了疯狂的搜捕,凡是和晨光通讯社有关的人都被抓了起来,但他们始终查不清楚晨光通讯社的背景,而关于刺客孙凤鸣的身份来历,更是成为了一个不解之谜。

    1984年的春天,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的协查信,来信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帮忙寻找孙凤鸣的老家和他的后人。此时距离刺汪事件的发生已经过去了近五十年。不仅是铜山县,在苏鲁豫皖地区,凡是名称中带“山”字的县都收到了同样的协查函件。写信人自称名叫华克之,当年曾和孙凤明一起策划了刺杀汪精卫的行动。

    收到协查信后,时任铜山县政协文史办主任的董尧,发动了全体县政协委员在全县寻找,但半年过去后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反馈信息。正当董尧准备放弃寻找的时候,却意外地得到了一个线索:本县黄集乡小合子村的一户人家,曾经和做过国家副主席的李济深有书信往来,文革中被抄过家,这户人家姓孙。

    在孙家,董尧见到了一个叫孙大林的人。他明确地告诉董尧,他的父亲叫孙广宇,是孙凤鸣的哥哥的儿子,小时候就过继给了孙凤鸣。董尧向孙大林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迅速反馈给华克之。华克之认定这就是孙凤鸣的老家。由于当事人华克之的重新出现和董尧的努力寻找,刺客孙凤鸣的身世逐渐查清了,刺汪大案背后的真相也终于在五十年之后大白天下。

    1933年底,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鼎、蔡廷锴有意在福建举旗易帜,计划在福州组府,随后挥戈北上,反蒋抗日,被蒋介石用各种手段破坏,史称“福州事件”。“福州事件”之后,华克之、孙凤鸣等一群立志反蒋的爱国青年聚集在上海。他们决定把反蒋的想法变成暗杀行动。

    1934年11月初,南京陆家巷23号挂出了“晨光通讯社”的牌子,社长就是华克之。究竟由谁来效仿古代的荆柯充当刺杀蒋介石的刺客呢?通讯社内部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孙凤鸣以无可辩驳的理由胜出。

    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当天,性格多疑狡诈的蒋介石见会场秩序很乱,预感会出事,全体委员要合照时,他却独自躲进了休息室。当汪精卫上楼请他时,他不仅自己不下楼,还劝汪精卫也不要下楼。心有怨气的汪精卫独自下楼参加合影。早已混杂在记者群中的孙凤鸣见蒋介石没有露面,因为自己早已吞下自杀用的鸦片烟泡,便把枪口对准了国民党的第二号人物汪精卫。

    1988年,经过党中央的批示,爱国志士孙凤鸣纪念碑园在他的老家江苏省铜山县建成。八十六岁高龄的华克之赶到现场为老战友揭碑。自此,埋没了五十年英名的孙凤鸣终于魂归故里。

责编:魏琳

1/1页
精彩专辑








相关视频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