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假日改革的三个疑问

 

CCTV.com  2007年12月13日 08:04  来源:南方日报  

  刘思敏(作者系知名旅游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旷日持久的黄金周存废之争终于出现了各方期待已久的定局――尽管这个定局注定因为它明显的折衷特征而不会让争论的任何一方满意。与此同时,还有绕不开的几个疑问,使这场中国公共政策决策民主化的自发试验令人遗憾地在最后一刻夭折。

  【疑问一】假日总量的极限在哪里?

  在以黄金周存废为核心的法定假日调整之争中,我们注意到,参与讨论的许多专家都不假思索地为讨论预设了一个前提――就是我们的全年休假日达到了114天,已经是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承受的极限。 

  而这个前提,就如同公理一样无需证明?如果真是一个极限,应该是在相关研究和论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事实上,1995年实施一周五天工作制、1999年增加3天法定假日,都是没有经过论证的。如果不加以研究与论证,专家就以此为据、政府就因此决策,无疑是极不严肃、极不科学的;如果是极限,不加以研究与论证,却又轻率地在改革方案中突破一天,也是极不严肃、极不科学的;如果可以突破一天,不加以研究与论证,就断然否定突破三天的可能性,更是极不严肃、极不科学的。

  我们看到的是,假日的增加不但没有给中国经济带来停滞和阻碍,相反是10多年持续高速增长。如果不能证明114天就是一个极限,或者超过114天、增加三天两天就一定给中国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在保留五一黄金周的情况下,直接增加三个传统节日有什么不可以呢?我国法定假日总量的空间应该不是专家想象的那么小。面对经济过热的现实,GDP即使因此减少0.5―1个百分点,换来是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经济运行的更加优化,难道不值得吗?

  【疑问二】传统节日能否替代黄金周?

  我认为传统节日增设为法定假日,尽管它的效果不得而知,仍然可以视为一种积极的尝试。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冲撞是一个自然现象,很难避免。以圣诞节和情人节为代表的西方节日,没有变成法定假日,在中国已经大行其道而且越来越旺,就说明传统节日仅仅依靠变成法定假日是远远不够的。

  但从五一黄金周里面匀出来假日去增加传统节日,却是一个不明智之举。一则因为它的效果我表示质疑,二则本来也可以通过增加假日总量的方式来进行这个尝试。传统节日、黄金周与带薪休假都有不同的功能,彼此之间实际上是不矛盾和不冲突的,也不可能相互替代。

  有专家提出,黄金周应该完全取消,因为它不过是假日的“朝三暮四”,完全是愚弄老百姓――本来就是老百姓的节日,不过是搭了一个桥联在一起的。其实他大错特错了,虽然假日总量没变,但是不同的排列组合能实现完全不同的功能。三个黄金周,只占用了6个双休日。两天可以实现的功能,一年还有46次机会;需要4天长假以上才能实现的功能,46个、100个双休日也实现不了,靠黄金周上挪下移这么一搭就实现了。就像石墨和钻石都是由碳分子组成的,却因为碳分子排列顺序不同,导致物理属性天壤之别――石墨可以被轻易敲碎,而钻石却可以敲碎所有的物体。

  【疑问三】带薪休假究竟有多美?

  首先,带薪休假制度只是看上去很美。带薪休假制度的切实推行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其次,带薪休假制度仔细看也并不完美。现在的黄金周可以称之为“国家黄金周”――也就是国家层面组织实施的黄金周,带薪休假则完全可能催生“个人黄金周”――由于气候、自然条件、从众心理、文化传统的影响,虽然让大众自行其是,实际上却完全可能不谋而合地造成休假的大面积“撞车”,形成一种类似黄金周特征的消费弊端。

  既然带薪休假是社会各界针对黄金周的弊端众口一词共同开出的药方,那么理论上讲,如果带薪休假不能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就还需要黄金周;如果带薪休假落实了,黄金周依然拥挤不堪,就说明带薪休假这个药方不灵验;如果带薪休假这个药方灵验了,消费需求分散释放了,黄金周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拥堵了;如果不拥堵了,没有增加假日总量的黄金周还有什么必要取消?黄金周和带薪休假并行不悖,集中与分散结合,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对于人类休闲模式的一种创造。

责编:常颖

1/1

更多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