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首页 > 人文探索子网 > 民俗 > 正文

新观念 旧传统 传统社火的“突围”之旅(图)

 

CCTV.com  2008年01月28日 14:14  来源:兰州新闻网  

  有专家认为,文化的阵地不为高尚所占领,便会被低俗所侵占。现今农村的群众性体育、文艺活动几近绝迹,农村传统春节喜闻乐见的“社火”等活动也日渐衰落,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传统文化活动本身形式内容的落后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还是我们的管理者要在引导农民精神文化发展需求和振兴农村传统文化方面多下工夫,让包括社火在内的农村文化真正实现“突围”。

  当城里人上网、进影院、参加社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时,农村却出现了精神生活“沙漠化”的现象,不少人通过赌博、封建迷信活动等寻找另类“精神寄托”。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村思想文化这块阵地不能丢。

  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去与另类“精神寄托”争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虽是一场艰苦的争夺战,但这是我们的责任。

  

  

  1、中国老百姓的“感恩节”

  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将至,一些民俗专家说,春节是与中国古代天文、气候、农事以及民间信仰结合的产物,人们在岁末年初把一年的收获奉献于祖先灵前或神的祭坛前,是对大自然和祖先的一次集中答谢。因此,有人这样说:春节是中国老百姓的“感恩节”。

  闹社火是西北民众过春节的传统习俗,一般都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举行,丰收的农民借以表达喜悦之情。

  春节期间,兰州街头的社火表演别具特色。一般是从农历正月初十前后开始,由各区县组织的农民社火队汇集市中心,依次排成不同形状的队形,沿主街道边行边舞,敲锣打鼓,热闹壮观。当行至东方红广场时,多围成图形,为游人和市民表演。社火表演可持续到元宵节前后。

  兰州社火队表演内容丰富多彩,最引人注目的是高跷队,他们穿戏装、持刀枪,扮成戏剧人物,脚踩四尺多高的木跷,伴着锣鼓点边走边舞。铁芯子也是别出心裁,以巧取胜。他们把眉清目秀、体态轻盈的小孩装扮成戏剧角色,组成一折折戏文。绑在铁芯子高处的孩童随着载运的车辆缓慢前行。最壮观的是太平鼓队。鼓手们随着社长大旗的号令,有节奏地擂鼓腾跃,鼓声令人振奋不已。狮子舞主要是看武士用绣球逗引狮子时的几路干净利落的拳脚功夫。兰州春节社火还有跑旱船、独轮车、竹马子、大头罗汉戏柳翠等节目。队伍往往以“风婆娘”开路,这是跟“雨师”相应的“风姨”的形象,在神话里是司兴风降雨的神,其形状类似彩旦,奇丑无比,耳垂吊着红辣椒,一手摇扇,一手拿着写有“风调雨顺”的菱形膏药旗子,用夸张、滑稽的大幅度动作扭来扭去,令人捧腹,表现了人们企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和愿望。

  2、“我们会让兰州太平鼓走得更远”

  记者采访中所看到的不仅是农村传统社火“没落”的一幕。其实近年来兰州一些农村地方的传统社火在市场的调理下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突围”之旅。

  在兰州,这种成功“突围”的传统社火以皋兰西岔镇铧尖村的太平鼓为代表。

  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一支来自皋兰的农民太平鼓队在首都一亮相就博得了“满堂彩”。18年时间过去了,皋兰县西岔镇铧尖村的农民太平鼓队从南到北,成为掘得农村社火第一桶金的幸运儿。

  1月20日下午,记者去铧尖村采访的时候,村里的社火队正在紧张地排练。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铧尖村又组织起了一支80人的女子太平鼓队。一个不大的村庄,男人们在北边打鼓,女人们在南边打鼓,鼓声如潮。“男子鼓队在年前要上北京去表演,已经预订了十几场演出,等回来已经过完十五了。”村党支部书记杨钦凯告诉记者,近年来铧尖村的太平鼓队几乎每年春节期间都要出去商调演出,但村上的社火不能停,经过村委会讨论,今年组成女子太平鼓队,在春节期间将去县城参加社火汇演。

  多少年来,人们习惯上很难把农民、文化、市场这些词汇连在一起去考虑。但记者在与这个村支书交流的过程中,不时会听到诸如“奥运经济”、“产业化发展”、“市场潜力”等新名词。在铧尖村人们的眼中,传统社火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年节助兴活动,更多的是一种提高农民收入、加快村镇经济发展的致富法宝了。记者了解到,从1990年以后的18年时间里,近百人组成的铧尖村太平鼓队每年仅参加商调性演出活动,就为这个村带来几十万元的收益。

  “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太平鼓的红火才给铧尖村带来了今天的好日子。”在和记者告别的时候,村支书杨钦凯说2008年铧尖太平鼓队将有机会在今年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上亮相。

  “我们会让兰州太平鼓走得更远。”杨钦凯说这些话的时候,眼前100多人组成的太平鼓方阵正在紧张地腾挪闪跳。

1/2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