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我的儿子很悲观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4日 14:42 来源:CCTV.com

  一位母亲来电话说:她的儿子上高中,学习方面说不上是好是坏,成绩平平。最近要高考了,可她的儿子就跟平时一样,吊儿郎当,游游逛逛,对复习一点不上心。这位母亲心里着急,可又不敢催儿子复习,怕他发脾气,实在忍不住就对儿子说:快考试了你怎么还不复习呀?儿子对她说的话使她感到不安。儿子说:考上考不上大学有什么用,学习又有什么用。辛辛苦苦的,一字一句的背书本,让自己累的够戗,等有一天,战争爆发,一颗原子弹大家一块儿完。所以,你也别管我,实在不行,我就到深山里当和尚去。反正我就是不想学。听了儿子的话,看到儿子的样子。这位母亲不安的同时也很彷徨,她不知道自己哪儿做错了,让儿子这么悲观,这么恢心。她说我要是有文化就好了,可以给他讲道理,我这水平,一讲话还不让儿子笑话我。可我心里急啊!他如果这样下去,考大学我就不指望了。他以后会是怎样?走什么路?怎么生活?表面我很平静,可我心里都快急死了。我不知道在我养育和教育他的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

  这位母亲难得说话的语气都变了,让你感觉她真的是欲哭无泪,欲罢不能。

  我希望能让这位母亲放下一点负担。就对她说: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可能发出让家长意想不到的观点。这些观点的出现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学校、家庭、社会都对孩子发生影响。在家庭的影响中,家长的文化水平、教育方式只是影响因素的一个,决不是全部,更不能看成是决定性因素。因此,你不能把孩子的悲观情绪全归到自己身上而自责自己,你的这种自责其实也是一种悲观情绪,无意中会流露出来,反而加重儿子的失落。如果你调整自己的情绪为常态,可能倒可以减轻孩子的悲观。

  孩子悲观情绪不是单纯的,有来自学习的压力,因为“学习成绩平平”致使在学习方面没有动力,更引不起他学习的兴趣。这种得不到赏识的学习被他视为难以越过的高墙。由于受挫,因而产生怀疑价值观和美德的存在。这时他不会听从劝告,也不相信生活中和周围世界还有值得珍惜而神圣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事物,同时会用虚无和冷漠包裹自己,这样是为了避免伤害。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青少年时期出现的“去圣化”。“去圣化”的核心是没有信念,没有信仰,也不考虑人生意义是什么。从另一个角度看去圣化包涵着悲观主义的内容,也就是开头你说的儿子很悲观。另外,这些情绪的存在除了学习压力还有他所接触的成人社会、上网所吸收的负面东西,负面信息中不乏一些悲观厌世的人生观,视世界为苦海,认为人生毫无意义并充满痛苦,因而痛苦悲观,回避现实,还有比喻人的一生像是一条由灼热的煤炭所铺成的环形跑道,人在意志的驱使下在这条灼热的跑道上不断地奔跑,永远也不会追到终点等灰色的东西。

  为说明人生是不幸的,还有引用古罗马神话传说来作为证据的:说有一天,“烦恼”女神在过河,她看见河边有些泥土,便抓一把想捏个什么东西。捏着捏着她又想给这团东西起个什么名字。这时,天神朱庇特来了,烦恼女神请请求朱庇特赋予这团东西灵魂,并给它取个名字。朱庇特给了这团东西灵魂,但他给起的名字烦恼女神感却不满意,两人争执起来。此时,地神出现了,他建议应该以烦恼女神来称呼这团东西。三人各执己见,不能取得一致意见,便请来农神。农神说:“朱庇特你给了它灵魂,你应该在它死后接受它的灵魂。地神应该在它死后接受它的肉体。是烦恼女神创造了它的躯体,所以她应该在它活着的时候占有它。我看就给它起个叫“人”的名字吧。所以,这个“人”死后,灵魂升入天堂,躯体埋在地下,而活着的时候,一生只能被“烦恼”全部占有了。

  可以说,任何一个观点或理论的产生都会提出支撑其理论的依据,悲观主义也不例外,孩子们在情绪低落面临压力时很容易被其吸引。他认为这更符合他的内心。

  为这位母亲讲这些并不是讲故事,只是希望她了解儿子,悲观厌世是来自各方面的。这位母亲说:要不儿子平时讲起学校、学习、人生的没意思一套一套的。原来就是一个“没意思”还能找到这么多的根据。我以为只是我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呢。这么复杂我这做妈的该怎么办呢?他有时脾气还挺大。

  就目前这个孩子的表现,符合心理学中讲的自我防御机制中的“投射作用”。用弗洛伊德的话说就是把自己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和思想在潜意识中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这个他人多是自己的亲人或较为安全的人的身上。使之脱离自我,以减轻内心的焦虑,避免痛苦而求得心灵的安慰。这个男孩的学习事实上是个失败者或说未成功者,但这并不是他内心真正需要的结果。然而,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反复出现的挫败使他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得到学习成功的心理又不断折磨着他。于是,他便开始寻找理由,以缓解自己的内心压力。在与现实社会及上网接触中,他敏感于悲观主义的理论,并轻易地接受下来,用这种虚无的理论将自己武装起来,视为自己的观点,傲视一切,以掩饰自己不安的情绪,告诉别人,我不学习有我个人的信念。这种投射使他心安理得地面对考试。然而,内心的冲突时而会搅动着他,提醒着他,因此,有时会对母亲大发脾气。这就是青少年时期的特点,有时,会用“去圣化”解释自己所有行为,用悲观主义安慰自己所有理念,又由于人格的逐渐形成,产生的责任感又会提醒他们这个年龄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切使他在焦虑中煎熬。

  家长在这时不是逼他复习和考大学,宽松对他是最好的治疗。了解孩子的兴趣,可以坐下来讨论,他想做什么让他选择,并尊重他的选择。父母可以提建议,这也许能启发他的思路,让他更全面地衡量自己,要给他一定的时间。因为限定时间十分必要,提示他父母不能无休止地等下去,要让他知道父母有父母的生活,当然,这要在他情绪平稳以后再做解释,当下不可以说。

  如果过一段时间他有意考大学,可以适当请家教,让他在学习上看到自己的能力,有助对学习产生兴趣。

  做父母的要首先走出误区,就是上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从小爱学习,但在科举考试中却屡屡落榜,面对坎坷人生,他写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走成甲可吞吴。”他把这句话刻在铜镇纸上激励自己。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写出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且长盛不衰。

  毅力和兴趣并驾齐驱,是成功的基础,缺一不可。尊重孩子的选择,是承认孩子的兴趣。孩子也会看重自己的选择,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希望父母能理解他。

  另外,父母的宽松态度对目前孩子情绪的不稳定和悲观厌世的心理也是一种安全保护。

  (王翔麟)

责编:人口

1/1页
精彩专辑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